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北京老城房屋修缮技术导则落地,厨卫改善等民生难题待解
2020-05-21 09:14:21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程小红

1.jpg

本文图片均由本报记者高洋洋摄

近日,走进位于北京老城区的一间正在修缮的老屋院落,只见远处房顶上的工人正在敲打铁钉修缮着房屋,近处的工人正拿着钢尺全神贯注地测量,然后一块一块砌上青砖。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解释说,这种砌法叫丝缝,其他还有干摆、细淌白、糙淌白、糙砌等砌法,四合院的墙一般从下碱到上身到山尖都会使用好几种不同的砌法。“这就是老北京人说的——讲究!其实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节约。”

为进一步把北京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发布<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的通知》(以下简称《导则》)已于5月7日起正式施行。自此,北京老城内即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的胡同、院落、房屋如何修,总算有了明确的技术规范与评价标准。

多位专家对此表示,虽然老城保护是一项复杂艰难的工作,但北京这次的《导则》内容相当细致,此前经验与问题总结较到位,对老城房屋修缮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邱跃表示,除去老城内文物的修缮,一般传统建筑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在保护修缮时也应有一定的规则和章程。“老城房屋修缮应从细节入手,像绣花一样修。但老城房屋修缮任重而道远,《导则》之外,还需加强对施工工人和工程师的培训,只有他们都理解《导则》的内涵并将其落实好,修缮工作才能收获成效。”

3.jpg

专家高度评价北京版老城房屋修缮技术导则

具体而言,北京老城是指明清时期北京城护城河及其遗址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的区域,占地面积约62.5平方公里,范围包含32个街道共183个街区。对于老城房屋的修缮,《导则》在修缮等级、应保留原有文化元素、旧材料需合理利用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并详细列举了施工的正负面清单。

按照《导则》要求,胡同的风貌和环境整治,要准确把握文化特色,修缮后符合区域文化氛围,突出层次和特色,避免千篇一律,避免外来文化元素的移植。在施工过程中,《导则》则要求最大限度保留原形制、采用原工艺、用好旧材料,可再次利用的旧材料、旧构件包括木构件、墙体材料、屋面材料、石材及传统门窗、楣子、砖雕、木雕、石雕等。

此外,为增强《导则》实施过程中的实操性,《导则》用四部分附录,大量图例、照片,展示了传统风貌建筑形式、传统风貌建筑工艺标准、正负面清单及装配式做法,供施工队伍直观感受,对照执行。看过《导则》之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赵昭直言,《导则》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应保尽保”,能恢复的尽量恢复,并不断挖掘和使用传统工艺与材料,这种高要求十分难得。“从《导则》内容的细致程度来看,编制时确实下了功夫。无论业内人士还是平民百姓,都能从中得到鼓舞。”

“一般情况下,历史街区主体的传统风貌建筑历史价值和质量并不是很高,但这些建筑的缺失也会使街区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导则》主要就是解决这些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张杰表示,《导则》的整理工作做得较细,包括列举了一些修缮中常出现的低级错误,这对提高认识非常重要。同时,对一些典型问题的归纳也不错,比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内衣外穿”做法,就完全把传统建筑逻辑给弄混乱了。

2.jpg

调研和培训是确保《导则》落地的关键保障

《导则》虽详细,但如何用好仍是个难点。上述专家均表示,一方面老城房屋的修缮应尽量遵循《导则》的做法,它可以起到扫盲和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不能太过机械,将《导则》当成“紧箍咒”,而需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才能避免千篇一律。

张杰表示,尽管老城或者街区整体风貌相对一致,但由于历史变迁与实际情况不同,千家万户对房屋规制的阐释不一,使得北京四合院并非都是特别标准的院落。南城与北城的院落不一,同一胡同的不同蛮子门不一,甚至所用青砖的规格都会有微差和多元,远比《导则》的分类和列举要复杂。

“《导则》在落地时,还需对每一个具体的街区进行详细调研,在吸取足够滋养的基础上,以尊重不同街区自身特点的态度对房屋进行修缮,这样才能将街区积累的特点最大化延续。”虽然理想状态理应如此,但张杰也坦言这个工作并不容易。“多样化的要求会导致供给传统建筑修缮的材料也需多样,其它要求也会随之增加。”

邱跃也表示,《导则》只是让修缮工作有所依循、有所判断。例如“散水不是蓄水,宅门不是庙门”,散水不能用立砖铺,宅门不能刷成“大红门”,这些细节都需注意。同时在沿街面修缮时,要采取“镶牙补牙”的方式,而不是搞成“满嘴大金牙”,避免形成“焕然一新”的面貌,那样就会失去老城风貌。城市本是一代代相传承,不可能一次修缮立马焕然一新,肯定是有新有旧有传承。“这就需加强工人培训,让施工工人和工程师都能理解并遵循《导则》,既能制定合适的修缮方案,也能在遇到千变万化的具体问题时知变通,唯有如此才能将老城房屋修缮得体。”

此外,房屋的修缮还涉及政策问题、材料问题、技术问题、工期问题等。“同样一个月时间,大楼能盖出上万平方米,老房子却修不完3间,只能一点点像绣花一样,急不得。总而言之,要做好老城房屋的修缮,路还很长。”邱跃表示。

4.jpg

厨卫改造等民生问题难点仍有待破题

《导则》提到,院落的改造提升是指在恢复、保护院落格局和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对院落的环境、绿化、景观、市政、管线、使用功能、设施设备等进行更新改造、功能和环境提升,使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邱跃表示:“除了做好房屋修缮之外,做好市政设施的建设,让群众有新的生活也是重中之重。比如厨卫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解决厨卫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能大幅提升。”张杰对此深表认同:只有让居民的基本生活显得有尊严,胡同和院落才有可能变得更宜居。

就此,《导则》也提出,厨卫的改造可根据院落实际情况选择,并鼓励推广应用装配式装修体系。不过上述专家均认为此方案实施较为困难:厨卫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人均面积。老城内过度拥挤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疏解的难度和费用又太高,涉及情感、产权、经济等各方面因素,所以比较难解决。

赵昭表示,老城的保护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也会有很多相应政策的调整,具体到老城疏解,目前依然很难。居住于胡同和四合院的基本为老北京人,他们对老城均怀有一份深深的乡愁,搬离的意愿较小。

虽然近几年也有定向的安居房以供有意愿外迁的老城居民安置,但张杰算了一笔账,按安居房每平方米10万元、每户20平方米计算,一户的安置费就需200万元。一个三进院一般住着30多户,安置费至少6000万元,所以一座四合院售价才会高达1亿元。

那厨卫问题是不是就无解了?邱跃表示,目前的主要做法还是与其他政策相结合,实行减量提质,只要能疏解三分之一的人口就能置换出厨卫的空间来。现在部分院子能腾空两间房隔成4个标准厨卫,另外在厢房之间再增加1、2个厨卫,基本就可以解决剩下住户的厨卫问题。“具体比例还没计算,但经过有效疏解,至少一半以上的院落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