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关注返贫四大风险,确保脱贫攻坚高质量——访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主席梁静
2020-05-29 10:42:13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龚后雨 胡春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脱贫既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主席梁静表示,当前,已脱贫人口和退出的贫困村还存在四大返贫风险点,需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第一,收入下滑风险。一是低收入脱贫户体量较大,稍有波动就会返贫。我国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我国有2729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2/3左右贫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收入减少,返贫风险进一步加大。二是部分脱贫户对帮扶政策和资产收益分红依存度较高,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难。2020年是企业带贫协议集中到期年,一旦脱贫后相关保障性政策取消或降低标准,资产入股分红合同到期,这部分脱贫户收入将产生断崖式降低。

第二,产业运营风险。一是产业带贫能力弱。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扶贫产业、扶贫车间、农村专业合作社无法持续运营、持续带贫。 二是受疫情影响,带贫企业发展受阻。一季度抽样调研显示,参与河南“千企帮千村”产业及就业扶贫企业中,八成企业受到疫情影响,四成企业表示影响较大。

第三,能力弱化风险。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对驻村工作队的两个过度依赖:一是产业发展上过度依赖。有的村基础设施改造,农业项目升级过于依赖驻村工作队,产业由第一书记一手干,产品由帮扶单位包销售,一旦驻村工作队撤出,村支书又不具备和企业直接对接、洽谈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不能及时对村里的相关产业做出相应调整,产业发展遇瓶颈,产品销路难保证。二是组织工作上过度依赖。

第四,兜底过度风险。有的地方为了加大扶贫政策力度,有意无意之中将扶贫政策扩大化,把帮扶政策变成了兜底政策,只要是贫困户,就可以享受越来越多甚至是过度福利化的措施,比如看病,只要是贫困户,基本上到医院诊治看病就不用出钱;再比如分红,只要是贫困户,就可按家庭人口数获得光伏收益。

鉴于以上分析,梁静委员建议:

一、以“最严监测”护航“高质量脱贫”。要高标准落实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摸底工作,实时掌握边缘户、脱贫监测户生活情况,帮助解决生活困难,不让任何一个困难群众掉队。要对摸底排查进行全流程监测,综合运用纪检、审计、群众和媒体等各种巡视、监督力量,打造数字化监测系统,织密监测网,对违规问题从严问责,实现“最严监测”。对人均年收入高于5000元标准,保障性政策和资产收益分红依存度过高的脱贫户,要全面排查,因户施策,夯实基础,降低返贫风险。同时,要加大开展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工作评估。

二、以“产业振兴”做实“高质量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把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产业培育中的引领作用,结合地方特色,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产业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特别是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将大别山革命老区列入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编制专项产业振兴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从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产业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有效发挥其组织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特色功能,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新动能。

三、以“坚强堡垒”保障“高质量脱贫”。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驻村第一书记要发挥好“尖兵”作用,重点在抓支部带支书上下功夫,努力把支部带强、把支书带优、把党员带好,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针对部分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减退、过度依赖驻村第一书记等问题,鼓励地方探索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薪酬、“全日制”值班等方式,育强、用好“领头雁”,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四、以“靶向帮扶”助力“高质量脱贫”。在农村,许多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大多不大,兜底过度不仅容易助长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和一般群众攀比之心,还会给贫困地区增加财政、人力等负担,进而影响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因此,必须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靶向施策、精准帮扶。要做好政策制定的前期调研和规划,不能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和任务指标而不考虑长远,拔高和降低扶贫标准都不可取。要切实改进政策帮扶方式,更多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除低保、养老金外一律不得直接发款发物。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加强典型示范,推行“评星”机制,鼓励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