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让城市更宜业宜居
2020-06-02 10:53:24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罗 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时指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这意味着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下半场,人民群众的需求逐渐转变为追求品质优先和美好生活。新型城镇化作为“两新一重”中的“一新”,是拉动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手段。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认为,要以一揽子计划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三者间的联动协调,形成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协同发力的格局。全国政协委员杨伟民认为,中国未来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数字化和全球化,“两新一重”涉及到了其中的“两化”,即城市化和数字化。“两新”要顺应数字化和城市化的大趋势,加强这两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既是应对短期稳增长、保就业的需要,从长远来看也是增强中国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县域的作用不可忽视。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有代表表示,县域经济是城乡人口、资本、信息等要素集聚的空间枢纽,是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县域经济总量达到39.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41%;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0%;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短板同样也在县域。然而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帮助农民工进城安居?如何推动基础设施向城乡一体化建设?如何在县域推动以信息化建设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这些难题,不少代表提出了自己的破解之道。

站在更高视野看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势在必行。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曾表示,今后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展潜能。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不仅为应对疫情冲击,更是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中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既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又能持续推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代表委员们也提出,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城市集聚功能尚未到位,交通、物流、金融、科技、文化、教育等城市基本功能难以带动周边共同发展,中心城市的周边辐射作用不强,发展带动力不足;新型城镇化进程缓慢,按经济区域构造的城市群未能真正成型,区域一体化建设不到位,对中心城市的依存度较弱;特定经济圈内部的中心城市与城市群落之间缺少科学的分工与协作,利益协调机制缺位明显;区域协调难度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诸多涉及跨行政区划的改革难以落地,经济区与行政区矛盾突出。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栾新建议,经济圈的发展需要破除“本位”思维,建立平台思维。站在经济圈的平台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全国政协常委杨伟民认为,中国未来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数字化和全球化,“两新一重”涉及到了其中的“两化”,即城市化和数字化。“两新”主要就是顺应数字化和城市化的大趋势。从产业形态来看,数字经济将是未来的主要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占比会越来越大。不光数字产业本身,还包括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都有极大空间。从空间形态看,未来还是要靠城市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综合带动作用。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