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科技+管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从“攻坚战”向“持久战”转变的推动力
2020-06-04 11:01:1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胡 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市委、市政府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强科学管理,健全长效机制。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近一年来,上海市1.3万余个居住区(村)的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由15%提高到90%,大多数市民养成了自觉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

为实现“市民分类习惯养成”的工作目标,上海市大力探索“科技+管理”长效机制,提出了采取“三件套”(统一安装破袋装置、洗手装置、除臭装置)便民措施和适度引入垃圾投放点智能监管的要求,充分借助技术手段,并推动基层积极创新,优化源头投放环境,强化源头分类质量监管。该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基层创新热情,各区纷纷采取建立可追溯信息化系统、在垃圾投放点加装智能监控设备、创新采用小工具等方式帮助居民更好规范源头分类行为,助推上海生活垃圾分类逐步从高强度投入的“攻坚战”向常态长效制度化的“持久战”转变。

依托“一网统管”构筑新常态

●浦东新区

长宁区.jpg

为了实现城市设施、市政管理、环境卫生等六大领域的智慧化管理,浦东新区打造了“一网统管—城市大脑—智慧文明”的智能化应用体系。这一体系细分设计了文明交通、生活垃圾处理、街区管理、志愿者管理等50多个专项智能化场景应用,通过“一网”管起来。据了解,浦东新区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全程监管平台作为浦东“城市大脑”中的专业子模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平台清楚掌握分类垃圾“轨迹”,实现对垃圾来源追溯、源头车载称重、作业路线监管等内容。

●长宁区

浦东新区.jpg

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系统,为打通数据壁垒、整合资源、推动城市治理更加智慧化精细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子。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在“一网统管”平台中新增居民区垃圾分类、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单位垃圾分类的三大类子菜单,将14小类44项工作标准细化到位,全方位优化垃圾分类工作实效,使“新时尚”成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中的“新常态”。华阳路街道依托“一网统管”系统提升了涉及垃圾分类案件处置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执法出勤,遏制了垃圾违规投放现象。

活用“发明专利”适用新标准

●静安区

静安区.jpg

2020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办法出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首度将垃圾投放点控制异味单列为考核项目。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在小区垃圾箱房引入了一项取得专利技术的新科技——除臭空气净化魔盒,只需安装2个,就能把垃圾臭味去除。这种设备运行3个多月以来效果卓越。

这种设备可全自动运行,储液罐容积约1升,正常情况下可供一个月除臭需要。根据所在场所的空间大小、异味浓度、季节、气温不同,可灵活调节植物提取液空气净化剂的输出频率和排出量。这种设备适用于20平方米空间除臭,目前运行维护费用大约为一天10元。

●青浦区

青浦区.jpg

青浦区重固镇率先在佳兆业小区垃圾箱房引入了一套磁感应喷淋消毒除臭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湿垃圾异味。只要将垃圾房门一关,就会触发磁场感应,垃圾桶上方的喷头就会自动喷洒出微生物制剂。还可以通过定时功能,进行喷淋作业把异味除掉。

●闵行区

闵行区.jpg

闵行区文来中学初二学生施源发明的湿垃圾处理神器“白菜拉拉袋”,被写入2020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方案——在具备条件的居住区推广“白菜拉拉袋”等小发明小创新,方便居民分类投放。“白菜拉拉袋”还获得了2020年第35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开发“智能系统”拓展新模式

●普陀区

普陀区.jpg

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梅岭苑小区,上海首个试点的5G智能垃圾房落成投用近半年,成效显著。这个“高科技”垃圾房通过5G网络和智能化改造,可以实现垃圾称重、满溢提醒、定时开放、视频监测等功能,还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实时传回后台。此举改变了此前居民依赖他人监督垃圾分类的情况,不再需要现场保洁员和志愿者驻守,开启了居民垃圾分类无人自助模式。

●虹口区

虹口区.jpg

虹口区曲阳路街道针对居民乱投放行为取证难、执法难的情况,设计出了集“实时监控、系统提示、同步报警、人工喊话、视频取证”功能于一体的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建立起“远程智能监控取证,城管队员现场训诫执法”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