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玩转“马路上的生计”——成都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增强市民满意度侧记
2020-06-09 09:55:5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 坤 李倩薇 萧永航

“听说社区设置了固定摊点以后,我立马就去申请入驻。现在天气渐热,我的水果摊生意越来越好。”家住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普河社区的邹礼春说。

邹礼春和丈夫在春节前辞去了原来工厂的工作,没想到一场疫情让他们的谋生之路变得艰难起来。

据了解,普河社区紧邻新都工业东区,流动人口近5000人,占社区总人数的1/3,自发形成的流动商贩曾是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今年3月15日,成都出台“五允许一坚持”政策后,普河社区决定开设190多个摊点,给商贩们提供固定摊点,同时也解决工业区内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成都,分布在街头巷尾的小摊小贩在增加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把这种“接地气”的经营活动与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无缝对接。尤其是夏日夜间经济消费活力的持续释放,让成都的“烟火气”成色十足。

成都市民柳守芳说:“很久不见的夜市又出现了,买东西讨价还价让我觉得很有生活的味道;很久不见的冷啖杯也出现了,晚上在路边摊喝上一杯冰啤酒,吃上一口麻辣小龙虾,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统计数据显示,最近1个月来,成都平均每天新增2000人在支付宝开通收钱码,用于做“小本生意”。“相较于今年春节前两周,这个数量增加了80%以上,在大中型城市中增速排名第一。”相关负责人说。

在两个多月的实践基础上,成都于5月28日出台“升级版”政策,进一步规范“马路经济”,提出“八项机制”,明确了摊点在哪儿摆、何时摆、怎么摆,市民出现投诉怎么办等具体办法,以制度化的方式找到治理城市与方便群众的平衡点,增强市民满意度。

成都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针对前期流动摊贩影响环境卫生的情况,成都建立了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机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从事食品销售的经营者,必须实行“一桌一垃圾桶”,确保地面无白色垃圾和餐厨垃圾。

而针对前期占道经营中一些点位出现的噪音、油烟扰民现象以及食品安全等隐患,成都加大监管力度,由城管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建立协同监管和现场快速处置机制,并常态化排查可能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商家也自觉参与到规范经营的行动中来。在武侯区黉门街社区,在社区指导下,附近商户已经成立商家联盟。在成都新政出台后,社区和商家联盟统一安装了雨棚、放置了花箱、制作了店铺招牌,每周请专人清洗地面,大家互相监督,共同维护优美的环境。其中一家店主姜韩说:“这个政策很好,我们当然也要积极配合。现在生意好得很,日营业额比去年这个时候翻了一番。”

“虽说现在工作量比之前大了不少,但城管和摊贩、商家不再是对立的关系。”成都市武侯区相关负责人感慨,“现在,大家会很自觉地配合,主动维护街道秩序,我们的工作也就好做多了。”

为更好地规范经营行为、提升市民满意度,对于经营者,成都正在建立“三单制”警示机制,第一次违规会发放“粉色”宣传单;第二次违规予以教育提醒,发放“黄色”提醒单;第三次违规予以容错纠错,将发放“白色”行政处罚告知单。

其中,不能损害他人利益就是规范经营行为的重要环节。摊位的安排方面坚持“一街一策、一点一策”的原则,例如,离居民区近的点位,不能设置油烟大、噪音大的摊位;还要避免“同业不公平竞争”,水果摊不能摆在水果店的旁边等。

“总体来看,这次为马路经济‘松绑’,增就业、促消费的效果超出预期,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相关负责人说,放活地摊经济考验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相信机制逐步理顺以后,城市管理会越来越顺畅,地摊经济也会越来越有活力。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