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党建引领 系统设计 文化推动: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江干经验——杭州市江干区垃圾分类创新实践调研
2020-06-11 10:38:28来源:中国建设报

“原来都是一个桶,什么垃圾都扔在里面”“以前都是将垃圾直接扔进回收垃圾的小房子里,小房子周围虫子、苍蝇满天飞,臭味很重”......在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三堡家园居民眼中,两年前的小区垃圾回收处脏、乱、臭,因缺乏有效管理,只能嘴上吐吐槽,却无力解决。

面对困扰居民生活的这道难题,2018年以来,江干区以“责任在街道、重点在企业、关键在居民”为工作思路,深入践行“杭州模式”,全面推行桶长制。那么现在情况如何?

wuq0648.jpg

兴安社区分类垃圾桶

“厨余垃圾等都弄得干干净净的,小区环境清新、美观了很多。”“垃圾回收处干净不臭,垃圾分类是个大好事。”……三堡家园居民们表示。

三堡家园的变化只是江干区垃圾分类工作的缩影。据了解,目前,江干区406个小区、393家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100%覆盖,基本实现桶长制小区全覆盖;共创建14个省级、69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全区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累计考核成绩位于全市前列,连续两年获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县(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桶长制实践案例荣获全国“垃圾分类示范案例”;城市垃圾智慧管理系统获评2018年年度中国智慧环卫“政府管理创新案例”。

丰硕成果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垃圾分类,是最困难的简单小事。”江干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责任没有抓起来、系统没有拎起来、文化没有立起来”三大症结是垃圾分类主要难点。

江干区副区长史建峰表示,要处理好两组关系,即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要在桶长制小区形成“盆景”的基础上,由点及面形成风景;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既要提高源头分类正确率,更要实现终端减量。他表示,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工作,要从区级层面解放思想、加强研究、加强指导,才能自上而下推深做实。

对症下药,治病开方。紧盯垃圾分类“责任没有抓起来、系统没有拎起来、文化没有立起来”三大症结,江干区终于找到了解决难题的“良方”。

抓责任:

党建引领,精细管理

针对责任没有抓起来的问题,江干区通过党建引领来明确责任。此外,从精细化管理入手,规范设施、创新方法、开展整治,大力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具体而言,就是以党建为引领,以社会治理网格责任制为基础,明确各级桶长,自上而下压实责任。

wuq0669.jpg

社区居民对桶长制工作反响热烈

“街道党工委要求我对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负总责。”九堡街道兴安社区党委书记蒋婷婷说,通过党建引领,把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对垃圾分类桶长制的认识和责任统一起来。

从2018年3月起,蒋婷婷又多了一个新头衔——垃圾分类社区桶长。据她介绍,兴安社区圣奥领寓小区属商品房小区,共有房屋711套,含14个单元楼道。2018年3月,该小区探索实施桶长制,即每个楼道招募一名桶长,负责上门入户指导垃圾分类、定点值守检查评分、巡检溯源纠错指导、每月积分评比亮相等工作,同时,通过深化落实“大桶+小桶”的“两只桶”责任方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物业服务企业担责、居民自治的管理实效。桶长制推行两年多来,小区居民参与率实现100%,分类正确率达95%以上,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居民的一种文明生活习惯。

“2017年,浙江省提出了‘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全面决胜’的垃圾分类总目标,让我们看到了方向、目标,如何让每家每户都自觉分类?如何把垃圾分类变为居民的一种生活习惯?”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党委书记梁旭珍说,2018年江干区提出了垃圾分类桶长制和“两只桶”责任方式,社区以问题为导向,以“党建引领、文化推动”为核心,推进垃圾分类,自己不仅是社区党委书记,也是社区桶长总负责人,社区主任作为居民桶长,落实家庭的引导、教育工作;各个网格员负责日常检查、考评;每个楼道桶长负责入户检查;居民作为小桶长做好家庭“两只桶”的分类;小区保洁负责人落实小区“大桶”的保洁和分类;各司其职,明确分工,把垃圾分类作为一项社会基层治理的切入点,不用花费大量资金,通过党委引领、居民自治,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拎系统:

精准施策,创新方法

对于垃圾分类难的第二大症结——系统没有拎起来,该怎么办?没有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又该如何破题?

wuq0635.jpg

金雅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

“系统设计,精准施策。”江干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而言就是创新构建桶长制分类工作“六大体系”——组织体系、分类体系、减量体系、计量体系、收费体系、考核体系。

重构组织体系,区、街道、社区组建垃圾分类队伍,专人专管运作;明确分类体系,落实投放点位和生活小区“四个一”工作标准,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实现垃圾投放和教育宣传功能兼具;推广减量体系,开展易腐垃圾的就地减量和可回收物资源化再利用工作;创新计量体系,研发城市垃圾清运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精准计量;建立收费体系,普及“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政策理念;制定考核体系,明确街道主体责任,完善目标考评制度,坚持“严管重罚”。

多措并举的效果显而易见,江干区垃圾分类实现“十大全覆盖”(居民入户宣传全覆盖、双色桶入户全覆盖、分类场地全覆盖、减量达标全覆盖、计量称重全覆盖、收费制度全覆盖、分类区域全覆盖、资源利用全覆盖、分类执法全覆盖、“杭州模式”全覆盖),推动工作全面落地、全民参与。

以彭埠街道云峰家园为例,在“前端分类、中端减量、末端回收再利用”的合理闭环过程中,云峰家园正逐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目标。

据彭埠街道云峰社区相关负责人史先云介绍,为全面提升源头精准分类,社区逐户发放可追溯易腐垃圾小桶。因地制宜设置单元可追溯易腐垃圾小桶收集架、其他垃圾投放点13处和“四色桶”投放点5处、垃圾分类宣传栏14处,开辟桶长制公示栏和评比栏、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垃圾集置(减量)点以及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等,为垃圾精细化治理工作做好硬件设施保障。此外,在桶长制下,明确社区—网格—单元—家庭桶长责任,实行“六步工作法”。牢牢抓住入户宣传、现场指导、源头追溯、评比公示、减量回收、奖励激励六个重点环节。

不仅如此,社区还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创新渠道,2019年8月试点引进蔚复来蜂蛹小型易腐垃圾处理机,该设备以好氧微生物处理技术,通过24小时发酵将易腐垃圾转变为初代有机肥料。自投入运行以来共处理小区易腐垃圾近185吨,回收有机肥原料(残渣)23吨,就地减量达到85%以上,成效显著。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信心度、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

此外,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凯旋街道南肖埠社区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居民垃圾分好了、环境变美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高了。”

据梁旭珍介绍,南肖埠社区在垃圾分类方面具体开展了6项工作:入户培训、现场指导、评比公示、源头追溯、减量回收、奖励激励。“垃圾分类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能总是采用‘人海战术’,所以江干区有关部门要求我们设置垃圾袋二维码,用终端扫码确定哪户居民做得还不够好,可以精准上门指导分类。易腐垃圾通过街道易腐垃圾减量站变成花泥;园林树枝垃圾到街道园林处置站变为木屑给企业养菌菇;建筑垃圾运到统一站点予以再利用;大件垃圾到大件垃圾分拣站再利用,实现垃圾变废为宝。垃圾清运处置量少了,区里把这部分资金通过奖励的形式发给街道、社区,用于垃圾分类工作。”梁旭珍说。

在她看来,垃圾分类跟社会组织结合起来、跟志愿者结合起来、跟网格长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治理+自治”。据了解,南肖埠社区从原来的垃圾不分类,转变为现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100%,分类正确率达85%。

在金雅苑社区,清道夫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很显眼。据了解,该服务网点共分五个区,集垃圾分类宣教、便民服务、跳蚤市场、健康教育、资源利用于一体。此外,资源利用、变废为宝的手工艺制作区,充分让社区居民参与到其中,在倡导环保的同时,让居民拥有更丰富的生活。

作为特色五星级回收网点,金雅苑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还积极推广“互联网+回收”和“互联网回收+闲置物品兑换”,居民可通过线上预约上门回收和线下网点回收两种形式,实现家中闲置物品在网点的回收再利用。网点将回收到的部分二手物品进行消杀、翻修后,进行二次销售,实现居民不出户回收。同时,网点将在小程序上开通线上闲置物品售卖,便于居民清理各类闲置物品,为社区居民生活互动提供更多便利。据了解,像这样的“家门口的回收网点”在全区已有104个,6月底前将建成开放150个。

立文化:

内化于心,润物无声

垃圾分类是一种习惯,用习惯形成氛围,让氛围变成文化,是江干区垃圾分类的终极目的。面对文化没有立起来的症结,面对因教育引导缺位、分类意识缺失导致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江干区采取“文化推动,内化于心”的专项对策,保持战略定力,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突破。

wuq0636.jpg

居民在回收网点

据了解,江干区城市管理局在全区发出了《“垃圾分类我先行”倡议书》,倡议“我是城管我先行,我是机关我先行,我是党员我先行”,垃圾分类“打卡”行动在许多机关党员干部的朋友圈里开展,促进家庭“小桶”责任落实,并吸引更多“圈内”人员参与分类。此外,区文明办牵头组建垃圾分类文明劝导队,区妇联组建“阿桶姐”,于“润物细无声”中,推动垃圾分类成为全社会的自发行动、自觉行为。

圣奥领寓小区居民蒋志英不仅是主动参与桶长制工作的社区志愿者,还任楼道桶长,引导居民从刚开始对垃圾分类的不理解,一步步转变为现在垃圾分类习惯的形成。靠行动感动大家的她在谈到如今小区焕然一新的面貌时有些哽咽,“我见证了垃圾分类改变小区面貌的整个过程,很高兴也很激动,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她说。

“垃圾分类跟学历无关、跟身份无关,没有文化的人也能分好。” 梁旭珍表示,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对于新搬入社区的居民,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走访,宣传垃圾分类;只要做通居民思想工作,提高分类认识,就能做好垃圾分类。“近几年来,社区立足党委牵头抓总,明确桶长责任,开展桶长上门入户指导分类、定点值守检查评分、每月积分评比亮相等工作,从源头提升垃圾分类正确率。”她说道。

“完善奖惩争做先进”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特色。

据了解,江干区多个小区的大型宣传栏内设置了以单元为评比对象的评比栏,每月根据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抽查情况给每个单元打分,选取成绩最好的楼道作为“月度之星”给予奖励;同时在每个单元楼门口设置了“光荣榜”,志愿者在每月月底根据当月走访情况给每家每户贴上五角星。

“如此一来,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一目了然,楼与楼之间、户与户之间都在暗暗较劲,谁也不想成为‘差生’,谁也不想‘拖后腿’,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工作都开展得如火如荼!”三堡社区垃圾分类专管员黄海斌说,“小区中的一个单元每户都贴满了五角星,在‘月度之星’的评比中连续获得前三名,实打实地成为了‘垃圾分类先进楼道’。随着评比工作不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的先进楼道涌现出来!”

垃圾分类工作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没有一项工作可以“一做解千愁”。在上述负责人看来,随着示范小区创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区的垃圾分类水平也在稳步提升,社区将和各方力量一道,将垃圾分类做得更扎实、更细致、更出彩,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