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城市治理创新体系
2020-07-09 13:51:31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汪碧刚

“1+3”模式突出强调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辖区社会单位、社区中介服务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持续参与社区工作,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凝聚合力、多元共治、跨界联盟”的社区治理创新体系。

wuq0791.jpg

汪碧刚 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智慧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教授

● 什么是“一核多元、

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城市治理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能力提升、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各种问题凸显,化解这些城市问题成为难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城市治理创新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核心是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党建引领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党建与治理不能是“两张皮”,关键是要融合与创新,加快城市精细化、精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目标是切实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通过探索实践发现,“1+3”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模式在城市治理提升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1+3”即“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意思,其中“1”是指党的领导,“3”则为概数,是指社会中的多元力量。“1+3”模式突出强调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辖区社会单位、社区中介服务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持续参与社区工作,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凝聚合力、多元共治、跨界联盟”的社区治理创新体系。

● 如何打造“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

要建立“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锻造高素质干部和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通影响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问题,探索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精准到位、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城市治理的基础是社区、核心是“人”、终点是文化。城市治理作为多元主体共治行为,需要政府、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共同参与。只有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才能推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是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要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就要摸清基层治理现状,这样才能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因此,第一,要理顺条块关系,强化街道主体责任,着力推进街道内设机构职能整合和功能优化;第二,要规范社区工作运行,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受到上级支持的政策项目、资金资源,要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探索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主的服务评价体系;第三,要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网格治理,按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推动党建工作网格与综合整治、应急、城市管理等网格融合,实现“多网合一”;第四,要搭建好治理平台,做好网格共驻共建、资源整合等工作,强化网格党支部统筹领导能力;第五,要以群众需求推进流程再造,建立“群众吹哨、街居响应、部门报到”机制,做到快接收、快办理、快落实;第六,要加大信息支撑,实现党群融合互动,推动“互联网+”、“智慧党建”与城市治理大数据深度融合,把党的建设渗透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的各方面。

三是大数据推动城市治理。构建“互联网+社区”建设和服务平台,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感知网络的设备改造,合理布局服务配套设备,维护好通信网络设施设备,提高系统集成与共享能力。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全方位高效率采集,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让社区数据在各种应用中充分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信息孤岛”。针对居民需求,建立广泛参与的社区网站和论坛,提升系统活力。

此外,围绕城市与社区治理的需求,形成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考评、多方参与的一体化城市与社区运营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尝试市场化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有效整合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社会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区管理数据库等功能;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理顺基层人员晋升机制,为基层留住人才。

在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形成多元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之外的其他部门开展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处理好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与商业盈利之间的矛盾。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不能以牺牲公益性为代价,而是要用商业运作的有偿管理、增值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政府要发挥监管作用,把握好利益尺度,把公共服务管理放在首位,协调商业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政务管理等之间的关系,打造产业链健全、配套服务完善的智慧产业集群。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应当突出以下三个重点:一是服务,城市治理应当从“管制型”转为“服务型”,从“网格化管理”转为“网格化服务”,满足市民个性化需求。二是共享,城市治理中的共享,不但要体现在工具化共享和信息化共享层面,更要体现在价值共享上。三是融合,要促进城市居民之间观念的融合、新旧体制的融合和公共治理的融合。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服务,运用大数据,动员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实现“一核多元、融合共治”。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