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筑梦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纪实
2020-08-12 10:58:4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赵君利 德庆卓嘎

昌都芒康是一片山的海洋,红色山脉挺立在高隆的大地上。曲孜卡乡达许村里,一座座砖混房经过精心改造,旧貌换了新颜,格外显眼。

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阿西那颗久悬的心放下了。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阿西一家以种地和外出务工为生,常年蜗居危房却因收入微薄无力修缮。2016年,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大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投入力度。不久后,阿西的老房被列入改造范围,他直言“像做梦一样”。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今天,西藏农牧民群众正享受着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带来的巨大实惠。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确保2020年西藏与全国其他省份一道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落实责任 强化担当

基于全国惟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首的特殊区情,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举全区之力、汇全民之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强调:“严格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节约为先,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既不降低标准、又不吊高胃口,防止‘福利陷阱’、‘悬崖效应’,确保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方针政策不走样,做到目标不变、靶心不散。”

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始终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成立由厅党组书记、厅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组统筹、主要领导履行主体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关键举措,从“大扶贫”格局出发,在统筹结合上下功夫,坚定扛起“让贫困人口不住危房”的大旗。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余和平表示,围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全区层层压实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机制,形成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工作机制,“确保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西藏各县(区)党委、政府成立了危房改造工作专班,县(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建立县乡两级联动机制。据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拉旺仁青介绍,当地县乡两级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县一级抽调具备有危房改造经验的工作人员,主要从事危房鉴定、技术指导、数据整理、日常管理等工作;乡一级则指定工作人员,由专人具体负责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主要从事数据核实、材料上报、质量监管等工作。

推动过程中,西藏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结合区情实际,尤其注重“四坚持”:坚持“政府引导、自愿自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农牧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其自力更生建设安全新居,根据受损程度、实际需求不同,由乡镇建立健全“一户一方案”制度;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引导帮助群众修建减灾抗灾、符合规定、造价适中、能满足基本住房安全需求的房屋,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精准核实贫困户危房情况、家庭情况和总体存量,根据房屋受损程度,按照轻重缓急,科学制定改造计划,优先安排4类重点对象,统一建设标准;坚持“规范操作、主动公开”,精准核定危房改造对象和安全等级,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操作程序,通过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等阳光操作方式,全程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多措并举 保障到位

山峦纵横于目及之处,背景只有湛蓝的苍穹。广袤的雪域高原虽然神秘圣洁、令人向往,但对于西藏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者而言,从4类重点对象核查与危房等级鉴定伊始,就会面临比多数省份更多艰辛与艰险。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我们克服困难、尽锐出战,与扶贫、民政、残联等部门联合,先后排查了16个乡(镇)61个村(居),共同高效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确定与危房等级鉴定衔接,同时严把个人申请、集体评议、入户审核、审批公示等关口,为后期改造方案落实铺平道路。”芒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林枫说。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西藏不折不扣地把好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关,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房屋受损程度,科学制定改造计划,坚持原址重建或就地修缮,防止大拆大建,采取不定时抽查等方式跟踪监督。

从技术保障上,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先后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农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居住建筑抗震技术导则(试行)》、《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居住住房设计通用图集》、《农村危房改造实用工作手册》等指导性文件和技术导则,培训市县两级工作人员400余人次,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在鉴定改造过程中做好指导,在验收环节做好监管。

农村危房存量大、建房成本高是西藏面临的最现实问题。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到位,当地采取“国家危房改造资金+本级政府补助资金+群众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十二五”期间投入170.89亿元,实施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搬迁为重点的农牧区安居工程。在此基础上,2016年至2019年,西藏继续通过各市(地)、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共同努力,累计落实危房改造补助资金7.88亿元,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开展。

资金保障给阿西那座老房改造带来了希望——他享受到2.33万元补助资金和2000元风貌改造资金,大大减轻了个人经济负担。自2016年以来,仅芒康县就累计投入资金6839.12万元,4470户存在安全隐患的农牧民住房得到排危加固,受益群众达30920人。蹚出危房改造新路子的西藏,目前已有4.36万户农牧区贫困群众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彻底消除了隐患。

与此同时,西藏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为4类重点对象的农村危房改造户建立了“一户一档”。谢通门县还将建档范围扩大至“边缘户”和“一般户”,建立“一村一汇总、一乡(镇)一台账”制度。所有“一户一档”档案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备案,确保内容真实、资料完整。这一闭环举措为西藏提前高质量完成中央下达的危房改造任务、助力全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夯实了重要基础。

扶贫扶志 新房新生

农村危房改造不在朝夕。这是一项持之以恒的事业,必须有久久为功的决心。

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后,长效监管重要性愈发凸显。为最大程度地解除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西藏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全力做好农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动态管理,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

那曲市聂荣县白堆乡查庆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岗巴就曾历经波折。2016年,岗巴的家因墙体开裂被鉴定为C级危房,获1.3万元国家补助资金后完成加固,却未料两年后房子遭强降雨侵袭再度转危。沮丧的老人没想到,他的家很快又一次被列为改造对象。有关部门不但帮助他选定新址,而且盖好了新房。

政府伸出援手让全家人重拾满满信心。岗巴的女婿此后外出打工,女儿和老伴在家饲养牲畜,制售酥油、奶渣、酸奶等产品。去年,全家脱贫摘帽。住上新房子、鼓了钱袋子的岗巴,终于可以安心地享受儿孙满堂的晚年了。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收官阶段。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从行业职能出发,坚持系统思维,努力找准脱贫攻坚与未来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余和平认为,下一步要努力探索有效路径,想方设法促进群众增收,不断以脱贫攻坚的良好成效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以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我们在持续完善民生基础设施,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牧区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厅长斯朗尼玛说。

地处高山峡谷的林芝市察隅县上察隅镇毕达村不仅易灾区域多,人畜混居、房屋危旧等情况更是普遍。受制于地理交通影响,村民与外界交流极少,思想传统保守,接受新发展理念和科学文化的自觉性不够。

2016年,该村开始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原本都是木质房屋,因为长期潮湿腐朽存在安全隐患,改造后的砖混房牢固又防潮。2018年年底,全村18户贫困户完成了房屋建设、庭院整治、卫浴建设、牲畜棚圈建设等全部内容。”毕达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欧珠回忆称,如今不但真正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更是一改此前的脏乱差状态——牲畜全部入圈,村道硬化、路灯亮化、道路入户、围墙美化悉数完成,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村民与外界联系更便捷、更畅通,经济发展自然有了通路。

危房改造直观提升了农牧民生活品质,追求文明新生活的思想开始激荡,独自拉扯着四个孩子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红梅,日子也越过越红火。2016年,红梅在政府帮扶下经营起温室蔬菜大棚。为人善良勤快的她很快赚得第一桶金,年收入一举突破5万元。结合边境小康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政策,红梅决心搬离久居的老屋,给全家盖新房。

“搬进新家的那一刻,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红梅眼中噙着泪花。

放眼雪域高原,处处生机盎然。短短几年间,西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座座民族特色浓郁的新房新村,矗立在暖暖的阳光下;一张张安居乐业的笑脸,折射出广大农牧民的舒心生活和美好向往。广大农牧民群众坚信这样一条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怀抱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才有西藏繁荣稳定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