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行走于上海“母亲河”苏州河河岸,眼前的苏州河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游玩,曾经的脏乱黑臭、垃圾废品堆积等现象早已不见踪影。上海市通过党建引领,形成政府、市民、社会多方共建共治合力,努力培育夯实护河社会力量,开展“护河+”系列行动,带动苏州河、黄浦江沿岸市容环境面貌和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区域化党建为水域市容环境治理“牵红线”。过去,沿河区域和区域间、单位和单位间联系松散,水域市容环境治理仅仅依靠政府部门出手治理,常常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为此,上海市探索实践“市区联手、水岸联动、流域联合”的破解之道,市水管处党委主动牵起水域市容环境治理的“红线”,积聚沿岸街道(镇)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建立了专项区域化党建平台。目前,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近30个街道(镇)已经建立“一江一河”沿岸区域化党建平台,通过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实现区域自防、边际协防、流域共防的跨平台合作。外滩街道、北外滩街道、南京东路街道等沿岸街镇纷纷组织居民志愿者参与到水域市容环境保障工作中。
护河队增强市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存在感”。2010年,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苏州河和黄浦江沿线逐渐发展出了一批完全由市民组成的护河队,外滩街道山北居委“爱我家园”苏州河护河队就是其中之一。该团体从最初成立时老人居多,到如今吸引越来越多年轻白领加入,其在基层社区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该团体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市水管处全程参与,队员可随时对水域市容环境治理建言献策,和管理部门共同探讨治理对策;护河队员在志愿服务中遇到问题难点,管理部门第一时间给予业务指导。目前,苏州河“爱我家园”护河队已有近30支,常年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近千人;黄浦江拥有“滨江”志愿者服务队4支。此外,长江口志愿者联盟、“吴泾保护母亲河”志愿者组织、“上海闵行绿水志愿服务队”等市民护河力量也蓬勃发展,一些原本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加以打击的现象,现在通过市民护河队的介入,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河+”行动激发基层自治“正能量”。如今,上海“一江一河”水域志愿者“护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模式日趋成熟,每年在学雷锋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自发开展活动,宣传生态文明理念。近年来,逐渐形成了“护河+垃圾分类”“护河+环境宣传”“护河+文明创建”“护河+净滩行动”“护河+爱心暑托”等一系列活动品牌,护河行动内涵不断丰富,市民参与自治的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吸引了更多人关注护河、参与护河、服务护河。
据悉,至2020年底,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将基本贯通开放,一条集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和景观空间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将给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下一步,上海市将将进一步强化区域党建联建平台,深化对沿河护河队的指导协作。建立提升“上下游、左右岸、水陆一体”的流域管理平台,加强水上市容环境管理和和沿岸街道职能部门的水陆联动,重点对暴露垃圾、不文明捕鱼钓鱼、不文明施工等问题建立“一点一档”,多方联手,合力守好上海市容环境水上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