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系列报道 | (山西篇)此“房”安处是吾乡
2020-09-16 14:22:31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王俊玲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每个人的梦想。农村危房改造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托起困难群众“安居梦”的重要举措。

图片1.png

为确保困难群众住房安全,2008年,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启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98.81万户改造任务,为296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农村存量危房改造实现了“清零”。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安全了,困难群众的心定了,山西乡村全面振兴的“前奏曲”奏响了。

安居·舒心事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脚下的东河南镇小寨村,70多岁的卢振花正在打扫卫生。两年前新建的房子窗明几净,收拾得很是清爽。满院的蔬菜、花草在初秋的阳光下看着十分喜人。

图片2.png

卢振花说起新房子十分开心

“舒心!咋能不舒心?”卢振花脸色红润,说话中气十足,“(住在)现在这房子,风也不怕,雨也不怕。房子亮堂,冬暖夏凉,好得很。”

卢振花是村里的贫困户,因所住房子是D级危房,2018年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

受益于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不用再担心房屋安全问题并过上舒心日子的远不只有卢振花。山西省农村危房改造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及时足额落实各级补助资金,通过新建、加固等方式,引导帮助贫困户建设安全、节能、舒适的住房。

为兼顾效果与效率,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危房改造伊始就从补助对象认定、危房鉴定、改造要求、建设标准、补助资金、质量安全六方面严格规范与监督。

“为避免摸排鉴定不精准、不规范等问题,忻州市河曲县委、县政府指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全权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对住房进行鉴定并出具报告。”河曲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菅云飞介绍说,“全县目前已经实现农村危房‘清零’,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持续动态保障。其中一项,就是在汛期前对全县农房进行摸排,及时鉴定改造;汛期后二次摸排,及时消除汛期产生的安全隐患。”

为引导群众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避免因攀比、超标准建设加重经济负担,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符合当地实际的改造方式。

图片3.png

石楼县龙交乡甘河村经过改造的土窑洞焕然一新

针对群众依靠山势建设土窑洞居住的历史和生活习惯,吕梁市石楼县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危险土窑洞加固改造技术指导方案,以龙交乡甘河村为试点进行改造,探索形成砖砌拱圈和钢筋挂网喷浆两种改造方式。

“我们以前建土窑的办法不如这个好,就没想过用砖,也不会用。窑洞跟普通建筑不一样,改造很难,这次是请人家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做的。”甘河村村民辛五平坐在自家改造过的土窑洞炕上很知足,“我还是喜欢住土窑洞,习惯了,改造以后更安全,住得更舒服。孙子、孙女放暑假也能回来避暑。”

安心·家乡情

故土难离。尽管可以投亲靠友,但更多人愿意生活在家乡,危房改造让他们得以安心留下。

大同市灵丘县东河南镇小寨村村民贾作女,跟儿子在城市居住多年。两年前,她的老房子进行了改造,让她在“故土”有了“新家”。

图片4.png

危房改造后的美丽乡村

“我不喜欢住儿子那里的楼房,腿脚不好,上下楼不方便,周围的人都不认识,不如我回村住得安心,有老邻居、老街坊串门拉家常。我一直想回村住,没能回来就是因为房子没法住人。现在,政府资助把房子盖好,我就赶紧回来了。你看,这亮堂堂的多好。”66岁的贾作女很遗憾丈夫没有住上新房,不禁哽咽,“老伴儿去世三年了,没赶上住新房。要是他活着,看着这新房肯定可高兴了。”

贾作女的老房子已经坍塌,就在新房后面。如今,那里是一片菜园,欣欣向荣。

在“自筹+补贴”进行危房改造的基础上,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还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和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

中午饭后,河曲县前川乡下北沟村村民刘引魁搬了小马扎,在前川乡政策兜底特困安置点大门口晒太阳。

图片5.png

看到有人拍照,刘引魁挺直腰板,把拐杖藏到身后

“我81岁了,儿女都在内蒙古打工定居。我土生土长在下北沟,不想出去随儿女住。一个人年岁大了,为了生活方便,去年11月住到这个安置点。”刘引魁掏出记录交费日期的小本,“这儿好,每天10块钱,够一天吃住的费用。冬天有暖气,房间有卫生间。”

看到有人拍照,刘引魁大爷挺直腰板,“不服老”地把拐杖藏到身后。

“住在这里的村民大部分年纪较大、身体不太好,除了公共食堂会提供可口的饭菜,管理人员还会查看大家的身体状况。每天每人10块钱的费用肯定不够,其余由乡里补贴。”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驻河曲县前川乡扶贫工作队队长郑华介绍说,这里曾是闲置公房,改造后成为安置点,设施配备齐全,就是为了让极度贫困、无筹款能力的群众能在家乡住得安心、舒适。

在愿意生活在家乡的人中,石楼县罗村镇沙窑村村民刘世平算是年轻人。40多岁的他,以前在太原跑出租车,因为父母身体不好,不得不回乡照顾老人。“以后我就在村里住了,父母不愿意去县城,那里人多车多,他们看着头晕,也住惯了冬暖夏凉的窑洞。”刘世平说,“沙窑村离县城十来分钟路程,我白天到县城打工,晚上回村里住,累一天,住在窑洞里凉快舒服。”

安业·致富源

山西省农村危房改造不仅让房子更安全,也给群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动力和资源。

灵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栓良提及红石塄乡上沿河村充满乡村风情的街道时不无骄傲,“我们把危房改造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本着‘先规划、后建设、有特色’,注重危房改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统一,如今这效果已经显现。”

图片6.png

上沿河村石头铺就的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种满了花草

错落有致的老房子、石头铺就的街道、栅栏围墙的花草、木质大门,都带着浓浓的田园气息,让人忍不住去亲近、探索一番。

“在危房改造过程中,我们尽量使用当地建筑材料,尽量雇佣当地村民,使他们通过务工增加劳务收入。”红石塄乡乡长邢喆翀说,村民亲手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把“消费行为”变为“生产行为”,房子安全了、环境变美了、收入增加了。

随着户容户貌、村容村貌一点点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样。

“因为身体不太好,村里给我安排了整修花草的事,活儿不重,时间自由,年底根据干活多少分红。” 灵丘县上沿河村村民孙永认为这样安排很公平、“很不赖”。

同样觉得“很不赖”的,还有河曲县前川乡南墕村村民赵拾来。危房改造让他不再担心房子的安全问题,日子变得和新房一样敞亮。

图片7.png

养羊卖绒一年能收入四五千元,赵拾来很满意

“扶贫政策好,现在贷款打(还)清了,我还有了存款。”67岁的赵拾来对未来充满期待,“我养的猪、牛、羊都能赚钱,还有村里分红,日子有奔头。”

石楼县龙交乡甘河村村民辛五平去年脱贫了。停在院子里的农用机械和改造一新的窑洞看起来十分“般配”。

辛五平成立了“五平农机合作社”,带动10户贫困户致富。他自己还承包经营村集体的养猪场,带动了一批贫困户增收,“光想不做那是浪费好政策,要敢想又敢做才行。政策这么好,住上好房子,我还要过上好日子。”

“危房改造为我们下一步开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住房安全的基础保障,比如窑洞民宿。”石楼县龙交乡党委书记郭永东说,他们正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选两个村作为试点,效果非常好。

图片8.png

王立业深入村庄调研危房改造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立业表示,危房改造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事关脱贫攻坚成败,是一项必须不折不扣完成的政治任务,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该厅将在完成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巩固改造成果,探索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的长效保障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