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倡导绿色出行 共建美好家园
2020-09-23 18:16:24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李睿明 杨若男 王晓霞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理念不断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也让“绿色出行”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顾名思义,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其中,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绿色出行的代表。

城市交通的困顿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让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伴随着近年来“共享经济”的出现,我国共享单车注册用户达到近3亿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们对出行方式产生思考:相比乘坐机动车,骑自行车、步行出门低碳、环保,可以选择作为日常通勤方式,而且休闲健身。自行车道、人行道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绿色出行的质量。但是日趋多样化的出行方式,让群众在步行和骑自行车过程中时常面临“走不通、不安全、不舒适”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城市交通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矛盾,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心城区在高峰期间的行车速度甚至低于10公里/小时,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多发。二是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但缺乏完善和足够的停车空间,导致机动车在路边停放,侵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造成步行、骑行通勤不便。三是近年来共享单车成为热门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数量增加,但缺乏规范管理,存在公共自行车随意停放、侵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现象。四是部分城市路段没有划定非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用行驶空间,有时会出现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行驶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五是步行、自行车是人均占有交通资源最小、污染最小的交通方式,由于交通空间分配的不合理,这些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

这些问题不仅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互相影响、阻碍通行,还带来安全隐患,制约了绿色出行模式的推广。除此之外,路面破损、林荫道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也给市民步行或骑行带来不适。为了让绿色出行理念被更多人接受、采纳,乃至形成习惯,需要破除种种客观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以完善的相关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让群众在选择绿色出行时可以“走得通畅、走得安全、走得舒适”。

打造完善的绿色交通体系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关乎群众的生活质量、出行质量。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和机动化阶段,必须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3方面要求,构建有利于节能减排、集约节约用地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而发展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国际社会所公认的防止全球变暖的重要措施。

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开展人行道净化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实施,坚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坚持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开展人行道净化专项行动,推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在开展人行道净化专项行动方面,重点确保人行道连续畅通、通行安全、通行舒适。在推动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方面,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强化自行车专用道管理。

相关负责人表示,出台《意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绿色出行环境,促使群众“走得通畅、走得安全、走得舒适”,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提高出行品质。

绿色出行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有利于健康,且兼顾效率。相比使用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拥堵问题,以骑自行车和步行为代表的慢行交通方式,对居民、对环境以及城市交通都有诸多益处。倡导绿色出行,不断提升市民的出行品质,也需要对城市交通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如重视地区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城市不同的发展状况、布局形态、交通构成与市民需求,搭建起以慢行交通系统为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

2020年2月,北京市出台《2020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对慢行交通进行了细致规划。以保障自行车、步行路权为核心,完成378公里自行车道整治。通过加强规划设计、优化节点彩铺、加强局部改造、完善信号标识、强化路面执法等措施,扎实推进慢行优先。在重点地区完善黄色网格线、人行横道线、限速标志、无障碍设施等交通配套设施,加大日常养护巡查力度,及时修复破损标志标线。

2020年7月,深圳市发布《深圳市慢行系统骨干网络布局及试点实施方案(公众咨询稿)》,对城市自行车骨干网络规划建设征求意见和建议。深圳市计划构建由“自行车快速路、干线主廊道”两个等级组成的慢行交通骨干网络,新建6条自行车快速路、改造12条干线主廊道、共469公里,配套路名标志标线、路缘石等路面设施,设置风雨连廊与简易自动扶梯等助力设施,采用5G技术推广智能系统,规范停车秩序,提高出行体验。

2019年5月,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这条专用路东起昌平区回龙观,西至海淀区后厂村路,全长6.5公里,限速15公里/小时。自行车专用路管理严格,行人、电动自行车不能进入。据相关数据,骑行者26分钟内即可从回龙观骑车到海淀上地软件园,大大缩短两个区域间通勤时间,并有望缓解回龙观至上地之间的出行难题,惠及约1.16万名“通勤族”。

自行车专用路为塑造立体化慢行交通体系提供了成功例证:它连通周边居民区、绿道、地铁站、公交车站、休息区,将城市不同的功能区连接起来,使得骑车出行、转乘公共交通系统、健身娱乐等功能有机结合,不仅打通绿色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以自行车专用路为核心,同时满足人们生活出行、休闲健身、购物娱乐等多种需求,打造了“绿色生活圈”。

让绿色出行成为生活新风尚

我国已连续多年举办绿色出行活动,该活动号召公众以步行、骑自行车或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倡导在全社会建立发展绿色交通体系的共识,鼓励政府采取措施改善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环境,完善公交服务;提高公众对使用小汽车出行带来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的认识,鼓励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健康发展,从而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非仅仅在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在于以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为原点,实现城市环保、经济的综合发展。

在环境保护方面,推广绿色出行,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和燃油消耗。

在补全完善城市基础建设方面,推广绿色出行能够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行服务水平。此外,绿色出行模式的日益普及,可以大幅节约公共预算,包括健康、环境、能源、安全和改善交通拥堵方面的预算,在满足居民出行便捷、舒适、安全的社会效益基础上提振环境效益,并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文化理念方面,绿色出行模式不仅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也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等方面树立了更高标准,还促进了出行习惯的重塑与理念革新:当人们享受到“专路专用”“强身健体”以及“舒适安全”等功能性便利时,便会自发为之践行、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以至让绿色出行成为生活新风尚。

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之路漫漫而修远,也并非一日之功。目前中国城市的慢行系统相较于国外城市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以“应该做”为出发点,聚焦市民出行刚需。根据城市发展及交通现状,从“可以做”的领域入手,对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完善。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与需求特点,不断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以政策为引导、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因此,我们既关注当下,呼吁广大市民群众多骑车、常走路,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又放眼未来,促进科技创新,规范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推动智慧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打破绿色出行壁垒,让低碳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出行变得更方便、更舒适、更有尊严。

▶ 2007年 ◀

“绿色交通与健康”

2007年9月16~22日,原建设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重点宣传公共交通优先理念,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公共交通事业受到了重视。全国共有110个城市市长签署了参与此项活动的承诺书。

▶ 2008年 ◀

“人性化街道”

2008年9月22日,本次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是“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的延续,名称略作调整。活动旨在鼓励地方政府努力改善、重新分配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的道路空间,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 2009年 ◀

“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2009年9月22日,承诺参加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城市达114个。部分城市为了加大活动开展力度,将原有一天的无车日活动开展为一周。活动日当天,划定无小汽车区域、评选“城市最好的街道”等是主要内容。

▶ 2010年 ◀

“绿色交通,低碳生活”

2010年9月22日,承诺参加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增加至129个,城区受众人口达2.67亿。本次活动旨在倡导低消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强调绿色出行是一种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 2011年 ◀

“绿色交通·城市未来”

2011年9月22日,全国共有104个城市参加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鼓励人们更多关注和选择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出行方式,传递政府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发展绿色城市交通的决心。

▶ 2012年 ◀

“关爱城市·绿色出行”

2012年9月22日,全国共有134个城市参加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各个参与城市通过户外广告屏、车载电视等媒体播放活动广告片和宣传片,进一步加强绿色交通理念的宣传。

▶ 2013年 ◀

“绿色交通·清新空气”

2013年9月22日,全国共有105个城市参加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各个参与城市进行了多种与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有关的宣传,并结合地方特色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 2014年 ◀

“我们的街道,我们的选择”

2014年9月22日,承诺参加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县)达171个。本次活动重点关注交通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鼓励重新分配和设计街道及公共空间,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空间分配上的平衡。

▶ 2015年 ◀

“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

2015年9月22日,全国共有120个城市参加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加强多种交通方式建设,引导公众绿色出行,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城市、体验生活,改变过度依赖小汽车的出行习惯。

▶ 2016年 ◀

“绿色交通·智慧出行”

2016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改为“922绿色出行”宣传活动,仍于每年9月22日举行。本次活动强调选择公共交通、步行等经济集约的绿色交通方式,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推动城市交通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 2017年 ◀

“绿色交通·共享出行”

2017年9月22日,全国共有83个城市参加了绿色出行活动。参与城市重点做了3项工作:组织绿色出行宣传活动;至少实施两项新的注重实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城市划定无车区域或步行街区组织与主题相关的活动。

▶ 2018年 ◀

“绿色出行·多一分安全”

2018年9月22日,全国承诺参加活动的城市(县)达199个,涉及超过2亿的城区人口。该活动与欧洲交通周活动、世界无车日活动同期举办,共同构成当今世界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可持续交通活动。

▶ 2019年 ◀

“安全的步行和骑行”

2019年9月22日,绿色出行活动关注步行和骑行对人们的健康、环境和经济的益处。

组织绿色出行活动

北 京

北京市昌平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北京市回天社区公益基金会,在北京自行车专用路上举办“让绿色出行,在下一代生根发芽”的亲子公益骑行体验活动,通过开展儿童平衡车体验及竞赛活动,倡导绿色低碳的骑行行为,引导家庭树立健康出行的意识,传递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

济 南

在山东省暨济南市2020年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仪式上,多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倡议。仪式现场发行“省会都市圈互联互通卡”。省会都市圈公交卡押金10元,可在济南、泰安、淄博、东营、滨州、德州、聊城7个城市通用。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南 宁

今年9月16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试运营3条网约定制公交线路。在首批投入使用的网约定制公交车上,每个座位上都配备了安全带,保证市民乘车安全和乘车舒适性,不断完善南宁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锡林浩特

新能源公交车具有容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等多种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运营新能源公交车辆达80台,占全部运营车辆的82%,远超全区新能源公交车平均水平,充分满足乘客需求。

建设有针对性的公共交通

维也纳

对于盲人或行动不便者来说,乘坐地铁或公共汽车短途出行是一个挑战。奥地利维也纳市在地铁网络中安装了多感官“InfoPoints”设备,该设备通过一个文本语音生成网站,提供新闻资讯和其他相关信息。

汉 堡

女性是公共交通使用者中的弱势群体,她们在城市环境尤其是非高峰时段使用公共交通,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德国汉堡市在车辆上和公共交通车站共安装了5900个安保摄像头,同时在庞大的公共交通网络中配备了400名员工,负责保证女性的出行安全。

设立零排放目标

巴塞罗那

在2020年年初,西班牙巴塞罗那市采取了“建立零排放城区”的一些措施,划定了严格的低排放区(LEZ),在工作日上午7时至晚上8时禁止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车辆(欧II标准或以下的车辆)通行。该市还推出了激励措施——在低排放区内被禁止通行的旧车,可以换购3年公共交通车票。

阿姆斯特丹

荷兰阿姆斯特丹市公布了在2030年之前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为此,阿姆斯特丹市发起了多项行动,如推广步行和骑行、扩大公共交通服务和投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等。近几年,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大部分变成了步行区,禁止私人汽车通行,游客和通勤者被引导至市中心以外的停车场所。连接该市北部和南部的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如渡轮等,将在2022年之前被电气化或被混合交通模式取代。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