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广 东:协调联动 精准发力 落实落细垃圾分类工作
2020-11-23 11:03:17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秦 天

广东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系统谋划、全力落实,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面推进

党员先行

广东省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部署推进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省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都将垃圾分类作为重要任务。

 2019年12月,广东省召开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年,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各地垃圾分类工作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为全面推进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广东省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会议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动靠前,在宣传、源头减量、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协同部署推进。

将垃圾分类纳入广东省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针对不同城市设定不同的指标评价体系,每季度分层次评估,及时通报结果。评估排名与省级垃圾分类专项资金分配挂钩,加大奖补支持力度。

广东省针对区域发展差异,指导各地建立因地制宜的工作体系。各地落实主体责任,建立“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

探索建立“党建+垃圾分类”模式,以社区为着力点,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镇街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居民等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将垃圾分类纳入党员社区服务事项,由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先行,凝聚各方力量,让垃圾分类从基层治理难点变成撬动社区治理的有力支点。

科学布局

源头减量

广东省加强技术指导,编制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与收集设施设置指引、主要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指导各地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和收集容器,规范作业程序、完善配套措施,让居民分得明白、分得方便。

各地根据前端分类收集和末端处理能力情况,逐步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科学布局、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分类收运能力。

截至今年10月,广东省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67座,总处理能力为每日14.32万吨。已建成25座规模化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和一批小型处理项目,总处理能力每日0.8万吨。

全省垃圾焚烧和生化等资源化处理比例达到67.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5%。5年来,全省新建72座其他垃圾处理设施、22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新增处理能力每日8.7万吨。

广东省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快递包装绿色治理任务台账,开展“限塑”专项整治行动。18个地市建立源头减量机制,重点推进快递、旅游、餐饮等行业源头减量。

为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广东省建设并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全省经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备案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超过5100家。

制定法规

不断完善

2016年施行的《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是国内第一部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为适应垃圾分类新形势、新要求,今年启动该条例的修订工作。

各地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生活习惯、垃圾分类工作基础等实际情况,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地方立法。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等6个地市已出台垃圾分类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10个地市正在制定相关法规、规章,6个地市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计划。另有6个地市已出台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为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广东省出台《广东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全程怎么分、城乡怎么统、设施怎么建”等关键问题。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聚焦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与各地集中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餐厨垃圾处理指导意见、垃圾分类示范创建指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办法等政策,形成“1+N”政策体系。

成功示范

复制经验

广东省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搞一刀切。目前,广州市、深圳市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法规政策和标准技术体系,分类处理系统逐步完善。珠三角其他城市均已建成厨余垃圾处理示范项目,初步建立大件垃圾和园林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粤东西北地市垃圾分类工作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建设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移植、复制和推广各地经验做法,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迈上新台阶。例如,“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家里分好类、定时拎下楼、定点精准投”的广州经验,“大分流、细分类”的深圳经验,通过“行走东莞”活动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的东莞经验,打造“十个一”(一处机关大院、一栋办公大楼、一个居民小区、一个公园、一个市场、一家餐馆、一所大学、一所中学、一所小学、一家幼儿园)的汕头经验。

为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市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加快建立符合农村垃圾分类实际、方式多样的收运处置体系。

多部门协调联动,多领域齐管共治。广东省委宣传部建立垃圾分类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广东省财政厅设立垃圾分类专项资金,对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加强奖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推进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部署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广东省商务厅制定专门方案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

宣传动员

全民参与

广东省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新闻网等媒体推出垃圾分类宣传报道8.2万条(次),原创稿件、网评、融媒体产品1.2万余篇(条),积极开展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宣传。

将垃圾分类作为市长(书记)城建专题研究班培训课程,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成立广东省垃圾分类培训学院,举办全省垃圾分类培训会,针对基层垃圾分类管理者、环卫作业人员、物业服务人员、志愿者等精准培训。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创建省级校园垃圾分类教育基地87所,将垃圾分类知识引入幼儿园、中小学课堂,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防止废弃口罩随意丢弃产生二次污染,广东省出台关于废弃口罩管理的指引,分区域分类规范废弃口罩投放。在垃圾分类区域实行“楼层撤桶+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场所等实行专人、专车、专线转运,有效阻断了垃圾投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交叉污染。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