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专访湖南大学教授柳肃:实施城市更新要考量人的尺度
2020-12-10 10:05:0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忠山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日,《中国建设报》记者实地走访了湖南省长沙市,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有机更新和提质增效等内容进行了调研采访。

wuq0c70.jpg

今年7月,一封旧体手写书信在朋友圈“火了”。因为这封信出自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柳肃之手,是写给长沙市市长郑建新的,而这封信“火了”的原因不仅在于市长回复了,而且在于市长以同样手写的方式回应了。

前段时间,长沙市有关部门提出要在岳麓山顶新建赫曦台。作为治学严谨的学者,柳肃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在书信中,柳肃表示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对这件事提出了异议。理由是古代岳麓山顶确实有赫曦台,但后来因为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早在清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就将其移建在书院大门前,且建筑物完好保存至今。柳肃认为,抛开这段历史再在岳麓山顶新建赫曦台,一没历史、二没人文,而且在山顶建造高楼有违岳麓山“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文化精神,与现有电视塔和雷达站风格不一,而且会造成环境破坏。

柳肃教授言之凿凿,其建议得到了郑建新市长的认可。一封书信,一来一往,议的是岳麓山的建筑,传承的却是千年学府沉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尊重历史的求真风气。抛开事件本身,政府官员与学者教授之间的这种有温度的沟通方式,也为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增添了精彩的注解,而这也正是现代城市治理和政策决策所需要的。

《中国建设报》记者联系到了柳肃,并于近期在湖南长沙对其进行了专访。作为长期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古建筑修复和保护研究、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柳肃对城市更新也有诸多思考。他认为,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比文字历史更真实更直观的历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要留住城市历史和城市记忆,建设让人们感到亲切舒适的宜居城市。

以下内容为采访实录。

wuq0c73.jpg

《中国建设报》:城市有机更新要推动城市从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您认为当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在破解哪些问题?

柳 肃: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理念问题。多年前我曾遇到过一个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那里整条街区有很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都需要改造,要解决的问题很庞杂。在改造过程中遇到了几个问题,首先是当地政府部门的观念在不断变化,比如最早的思路是推倒重来,整体规划完成后把老百姓全部迁出,然后按部就班快速施工推进,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常见的做法。但随着观念转变,不再“大拆大建”,而且客观上出现了一些经济问题,原本预计投入的资金没有着落,所以后来转为改造利用,但大部分居民已经迁出,面临着很尴尬的局面。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更新改造的时间期限太短、整个过程太赶,这个历史文化街区当年给出的改造时间是一年左右。这么大一片街区,限定时间内不可能完成高质量的改造。为了赶工期,当时的做法是请多个设计单位一起做,每个设计单位只负责街区的一小段,甚至有的单位只负责两三栋建筑。单位与单位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也没有统筹调配,参与单位之间“各自为政”,导致建筑与建筑之间风格无法统一,这种情况很可能导致大问题。

过去几十年,我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创造了许多速度奇迹,但相比之下质量奇迹少之又少。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新的建筑、桥梁和大广场不断建成,新的公路不断开通,这种快速发展给我们一种观念上的误导,就是什么事情都要“快”,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要不得。举个例子,建筑施工时水泥没有干就又往上面铺第二层,不尊重规律,结果当然就是垮掉。强调速度、赶工期是建筑界和规划界都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城市更新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能急功近利。

wuq0c72.jpg

《中国建设报》: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建设宜居城市,不断提高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您认为这其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柳 肃:提升人居环境首先要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人居工程,质量和安全是第一位的。总体来说,我认为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自然环境,这在乡村体现更明显。我是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经常要到全国各地去考察古村落的保护情况,我认为传统村落保护要和自然相呼应,要达成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一些年轻建筑师按照城市规划来做传统村落保护,比如做一个圆形的大广场、做一条笔直的大马路,我跟他们说这是错的,古村落里最好的资源是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如果按照城市规划来做,哪怕从旅游角度来看也不合适。过去的建筑很多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们不去破坏自然,而是尊重自然。遇到山,建筑要迎合山的形状;遇到水,建筑要以合适的姿态跨过水面。但是今天的许多建筑,见山就要去推平,见水就要去填平,这种建筑戾气太重。我经常跟建筑系的学生说,在一片平地上做设计最容易、最简单,但是最没有味道。

岳麓书院后的屈子祠是我很得意的作品,你能看到祠堂后的长廊沿着坡度弯弯曲曲爬上山去,高高低低迎合着山的形状。因为地形太复杂,这个设计其实很困难,仅一条长廊我就设计了半年时间,但是做完之后效果很好。这条爬山廊没有改变山的任何形状,也没有填水,设计时如果遇到山我就让出来,如果遇到水我就退开或将长廊架在水上,建筑要融入自然而不是改变自然,我经常用这个案例去鼓励学生。

城市人居环境也是一样的道理,我觉得首先要做到满足人对舒适性的要求。环境卫生就不必说了,从建筑空间角度来说,一些城市中的大型建筑空间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宽、大、宏伟、气派,却无法让人感到舒适。以城市中的广场为例,我认为广场不在于大,而在于合用和舒适。本质上广场是社交空间,其他国家的城市广场许多是小巧的,广场上可能还撑着太阳伞,伞下摆着咖啡桌。这种空间并不是大而雄伟,而是让人感觉舒适亲切。我看到现在的很多广场,甚至是一个县城的广场都“大到无边”,给人一种空旷和凄凉的感觉。

此外还有大路大街,今天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交通拥堵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可能不仅在于要加宽马路,更在于要管理好。日本东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街道也不宽,但是没有严重的堵车问题,究其原因是有便利发达的公共交通与良好的交通管制。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马路宽到一定程度时,年轻人可以花一两分钟过马路,但如果拄拐杖的老人面对一条这么宽的马路,就会有许多不便。这就体现了人的尺度,建筑的尺度也应该是人的尺度。从舒适性角度来说,宽阔的大马路没有舒适感与亲切感,所谓“宽街无闹市”,城市没有烟火气,就不亲切、不舒适,对人就没有吸引力。以上这几点都是今天许多城市的人居环境面临的问题,人的舒适度与亲切感是衡量人居环境好坏的重要因素。

改善人居环境还要兼顾艺术性和精神文化塑造。例如,街道两旁店铺的招牌应该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这会让人感到舒服愉悦,也体现了一种艺术感。但实际上,很多城市存在一条街统一设计招牌的问题。在长沙进行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时,我提出不要统一设计招牌,甚至可以举办一个招牌设计比赛。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的需求是多样的、审美也是多样的,城市更新和改造要回归人的需求,这是最基本的思路。

wuq0c71.jpg

《中国建设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城市中建筑空间多种多样,您认为哪些最值得保护利用?如何处理好历史建筑与现实时空的关系?

柳 肃:我原来主要研究古建保护,但是我现在遇到更多的是旧城改造问题。我们要厘清一个概念,历史并不等同于古代,历史任何时代都有,过去就是历史、昨天就是历史。

今天一些城市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一说到保护历史就复古,如大量建造唐宋一条街、明清一条街,没有古建筑就全部做成假古董,而真正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又被拆掉了,这样是不对的。我认为,保护历史并不是要复古,而是要保留历史建筑,而且历史建筑也不一定是古建筑,有个最典型的例子是长沙火车站。在长沙火车站建成40年时,我就提出要把它列为文物保护建筑,这个建议被采纳了,这座文物保护建筑直到现在还在运行和使用。当时我的想法是,长沙火车站是革命时代的象征,而那个时代的建筑在长沙只有3座了,分别是清水塘纪念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图书馆与长沙火车站。如果将它们拆掉,那么我们就再也看不到那个时代了。

这就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保护历史建筑的意义和作用。我认为,一座城市要有城市记忆,就要能在城市中看到各个时代,如长沙火车站得以保留,人们能通过它看到革命年代建筑的模样,这是真正的历史。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物质的载体,能够被人实实在在看到。我常常举一个例子,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历史建筑,就像人们家里没有了老照片。我家的老照片我会经常拿出来看看,这是人的感情需要,不是物质能代替的,历史记忆一旦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此外还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很多时候最好的保护是利用起来,历史不能挂到墙上去,要让它走到我们生活中来。例如故宫和岳麓书院,每年的门票收入就足够去保护它。

在塑造城市风貌方面,城市更新应该让人看到城市的历史感,让人体会到这座城市的亲和力、新鲜感、趣味性与文化性。如果城市中全都是玻璃盒子式的现代化建筑,就会显得单调而没有趣味。对城市建筑,很多人有所谓建筑会“过时”的观念。过去有个开发商来找我做设计,提出的要求是“设计一座三五十年不过时的建筑”,但我认为,如果一栋建筑代表了一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那么它永不过时。城市风貌也是如此,风貌特色是历史形成的,一座城市的建筑在建成后,随着时间流逝慢慢会形成特色,留住历史就是留住特色。同时,保护历史文化、塑造城市风貌还要尊重历史。今年长沙市再提在岳麓山建造赫曦台事宜,我跟区领导谈了几点意见,后来写下来,他们第二天交给市长,市长很快回复,并且也用了毛笔字,我的同事看到这封信后传到了网上,这件事很快就传开了,这封信现在还保存在我们的设计院。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