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与城市建设一路同行——访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敬民
2021-01-04 10:35:31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王晓霞

“35年来,我们坚守家园梦想,坚持面向国家、面向行业、面向未来,高点定位做科研,扑下身子抓落地,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茁壮成长,在专业技术的领域里彰显价值,走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赶超跨越新路。”初见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城建院”)董事长王敬民,是在中国城建院35周岁“生日”院庆会议上。他两鬓微白,大步走向讲台,分享着他坚守了34载的企业发展宗旨,语气坚定而昂扬。

42年前,党中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奋斗热情,为中国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为中国城建院带来了巨大机遇。35年前,为解决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中国城建院肩负着党和国家的期望与重托应运而生,与城市发展一路同行,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服务;35年来,众多志同道合的同仁们齐聚,他们耐得住辛苦,撑得起重担,推动中国城建院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从“向内而生”到“向外而行”的飞跃发展。作为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直属的多学科、综合性国家级城市建设科研机构,中国城建院在起步阶段以国家城市建设领域科研、标准服务为主,1989年开始科研与规划设计并重,业务范围从市政环卫、城市交通拓展至市政公用、风景园林、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工程等诸多领域,到今天已成为能够提供包括科研、规划、设计、咨询、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服务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服务商。

“沉下心干好一行”

“我觉得要想干好一行,应该沉下心去。认准的事情,多吃点苦、受点委屈都没有问题,最终肯定是会有成效的。”王敬民说。

从筹建时员工只有7名到目前2300余名,从最初靠3万元开办费运转到实现实际到账收入连续突破10亿元、2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突破1亿元……35年来,中国城建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综合实力实现快速跃升,从被别人远远甩在后面,到能跟着别人的节奏前进,再到新世纪以来与一流企业并跑,市政环卫、风景园林等优势专业领跑。

中国城建院创立初期,人手奇缺、家底极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从1986年至1990年,5年搬了6次家……“创立初期要靠借款才能给大家发工资。”王敬民说。2000年,中国城建院勇于创新,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2002年顺利完成转制后,创新的活力迸发出来。

“从2003年到2013年,中国城建院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实现了巨大飞跃:人员从100多人增长到1000多人,到账收入从1000多万元增长到六七亿元,这一阶段,企业才真正站起来。”回忆往昔,王敬民感慨万千。从2003年开始,中国城建院相继成立山东、深圳、福建、浙江、西藏、西安、成都等20多家分支机构,丰富了经营格局,延伸了业务触角。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标委会、专家委员会也依托中国城建院设立。

从1989年开始接触垃圾处理专业领域,直率风趣的王敬民戏称自己在专业领域可谓是“老垃圾”。对于刚入行见到的“垃圾场”景象,他仍然历历在目:有一年和同事前往湖南省常德市考察垃圾处理现场,刚下车,蜂拥而来的苍蝇瞬间爬满车和衣服,到处充斥着恶臭和脏乱。“我们确实感受到垃圾处理是很紧迫的问题,当时我国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异味等给周围居民带来很大困扰。”他说。

如何让这些“放错地方的资源”得到妥善处理,成为摆在年轻的“中国城建院”面前的难题。为做好垃圾处理相关工作,综合温度、湿度等条件,1991年技术专家们在海南省海口市白水塘垃圾场做生活垃圾动态好氧堆肥技术生产性试验。当时做实验用的达诺滚筒内部温度约为50到60摄氏度,大家戴着防护面具进入,湿热蒸汽浸入衣物,刺鼻的气味半个月后都洗不掉。再加上当地温度高、湿度大,戴手套降低了工作效率,干了一段时间大家索性就把手套摘掉了,腐烂的垃圾长时间与皮肤接触造成了感染,手背高高肿起,出现溃烂,一碰就会破皮,做完实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也因为身上的异味吸引了不少异样的眼光……而现在,像中国城建院规划设计的北京市朝阳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园项目,几乎没有任何异味,可以实现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800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国垃圾处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犷到精细的过程,也是我国城市绿色发展的缩影。正是众多沉下心扎根垃圾处理专业领域研究的技术人才的努力,中国城建院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环卫板块科研技术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餐厨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垃圾卫生填埋及综合处理、静脉园区规划咨询业务市场占有率,均稳居全国首位。

园林板块组织编制风景园林行业80%以上的技术标准规范。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建筑板块着力推行以装配式建筑为核心的绿色建筑技术,在综合办公楼、医院、学校、超高层、城市综合体设计等领域竞争优势明显。

规划板块依托公司多专业配套优势,在国家战略落地、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与设计、特色小城镇与乡村振兴等方向,形成了自身特色。

市政板块突出专业协同优势,可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是给排水和供热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

综合交通板块能够为城乡提供综合交通整体解决方案,主持或参与十余项国家、行业标准,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

在地下人防板块,中国城建院是国内建设行业最早开展地下空间开发研究和实践的单位之一,先后承担了济南、贵阳等地多个人防设备总承包项目。

目前,中国城建院已在全国为300多个城市提供专业服务,先后完成有关城市研究与策划、投融资、城乡规划、咨询、设计、工程总承包和管理等大中型项目6000余项,并积极走出国门,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等地区67个国家,完成对外援助项目及国际金融组织资助项目150多个。

始终不忘“初心”

中国城建院35年来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过的奋进路,每一步既遵循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战略部署,也紧扣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的重点工作、核心工作。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城建院的发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路走来,中国城建院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给我们一个深切的启示,就是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每一个十字路口,总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35年来,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已经融入中国城建院人的血脉,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王敬民说。除了做好专业领域的事儿,中国城建院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大考中,众多中国城建院人在“合文化”的号召下为国家重大决策方针贡献了城建力量。

作为战斗在西藏地区的一面旗帜,中国城建院展现着央企的担当。“在党中央对西藏的亲切关怀下,建了这么大的供暖工程。以前,我们要烧煤炭和牛粪,这样家里也不干净,装了暖气之后又干净又暖和。”阿里地区噶尔县狮泉河镇退休二区居民罗布占堆在用上清洁的暖气时高兴地说。

罗布占堆所在的阿里地区,全年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时间长达217天,当地居民深受冬季取暖问题困扰。自中标以来,中国城建院“西藏阿里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EPC项目”工作人员成为了阿里地区人民“最亲密的朋友”。该项目涉及阿里地区供暖、综合管廊和给排水工程。因为阿里地区环境极恶劣,项目难度极大,涉及领域极广,设计标准极高,该项目成为国内罕见的“四极”高海拔综合市政工程。

克服高原缺氧、道路艰险等难以想象的困难,2018年10月,阿里地区六县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EPC项目中的供暖工程开始点火,改则县、革吉县、措勤县、日土县四县进入试运行阶段,经过一个半月的不懈努力,到12月中旬换热站全部调试完成,供暖面积近60万平方米,让阿里地区的居民冬天不再寒冷。

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往前冲。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城建院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发布标准指南,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城建院一楼大厅的展板展示了当时身处疫情重地武汉的湖北分院逆向而行的担当。中国城建院副总工程师、湖北分院副院长刘平波发起成立了由19名志愿者组成的“抗疫突击队”。突击队通过联合办公的方式,充分发挥湖北分院在市政工程污水处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先后完成3个抗疫应急抢建项目,协助相关部门编制多个医学隔离点的医疗污水消毒杀菌方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贡献“城建院方案”。刘平波因突出表现获评“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而在刘平波和湖北分院背后的是中国城建院和上级单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清空”医务室药品架的鼎力支持,是中国城建院人20余万元捐款的真挚爱心。

“担当起‘央企责任’”

在访谈过程中,“走出去”“央企责任”这两个词被王敬民提到了十几次:“接下来我们会加快‘走出去’步伐,将重点方向放在‘一带一路’上。作为央企,除了注重经济效益外,更要担当起‘央企责任’。”在对外开放任务中,党中央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城建院怀着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以国际视野“向外而行”。

2020年9月11日,是埃塞俄比亚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年,埃塞俄比亚总统、总理一行来到刚刚竣工的中央广场,观看了军队的阅兵仪式。身穿洁白民族服装的埃塞俄比亚青年男女在广场列队走过,以游行形式庆祝新年到来。很难想象,这里1年前还是杂草丛生,需要穿着雨鞋才能进入的泥泞土地。

这一天,中国城建院的黄瑾、谢晓英收到了埃塞俄比亚总理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他们为修建中央广场作出的贡献。这个中央广场占地32公顷,位于埃塞俄比亚总理府正对面,是集景观、建筑、市政、道路、水利等多专业于一体的综合工程。这是中国政府重点援外项目、埃塞俄比亚政府高度重视的“第一优先”项目,也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倡议中“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中国城建院凭借其专业能力,担负工程设计和监理职责。建成后,中央广场线条流畅、美观大方,兼顾当地特色,建有腾飞花带、马蹄莲演讲台、人工湖、文化浮雕墙等多处景观设施,成为了首都地标性工程。

2019年10月1日,工程开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举行。原计划用7个月时间完成建设,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延迟了4个月竣工。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中国城建院人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冒着生命危险来到项目现场,不仅顺利完成项目建设,还分享了中国抗疫经验以及日常防疫知识。

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埃塞俄比亚中央广场项目建设只是中国城建院“走出去”的一步。作为商务部指定的对外援助项目设计、咨询和监理单位,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国城建院让“中国设计”在他乡绚烂绽放。

未来,建造能够让更多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绿色工程将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也是中国城建院“走出去”的方向。与此同时,围绕“国内领先的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服务商”品牌定位,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城建院立志厚植家国情怀,砥砺前行、奋发有为,致力于做好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全产业链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度参与者、行业技术和标准的引领者、央企责任的重要践行者,努力在新时代实现“家园、绿色、智慧”的追求和梦想!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