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碧桂园进入长期赛道
2021-01-13 10:18:00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蓝大海

回首已过去的2020年,碧桂园集团组织发展的年度关键词是“裂变”与“极简”。国内市场的区域裂变成104个,新组建的区域采取了“极简组织”。因此有一批人员在此过程中主动或被动调整了工作岗位,在很多碧桂园人看来,2020年是“多变”的一年。然而,“裂变”和“极简”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关键词——“长期主义”。

市场下行期的“腾笼换鸟”

在市场上,为了执行“有现金流的利润”,部分市场销售采用更大的优惠,却让参与项目跟投经理人备感压力。特别是2018年在市场高位时加入公司的经理人,他们还承受着下行周期带来的风险。

2020年,曾心潮澎湃谈论“同心共享”的碧桂园人,同样也经历着下行周期的市场洗礼。然而,公司的优质项目仍鼓励着他们和公司一起坚守,经历市场艰难期的“腾笼换鸟”。对他们来说,同心共享真正的考验不是共享,而是“同心”。

2014年10月,碧桂园集团(以下简称“碧桂园”)推出的“同心共享”制度开创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合伙人制的共享发展新模式。这一创举一度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动力,甚至可以说直接将碧桂园带上了行业销售额第一的宝座。万科、龙湖、绿地、阳光城等多家公司紧跟其后,也都根据各自实际,建立并执行了范围和规模不等的合伙人共享制度。

碧桂园的“同心共享”,从一开始就定义为“同心”,即参与跟投的员工首先要和公司大股东同股同权、同心同德。

毋庸置疑,“同心共享”计划可以促进短期目标的实现。只要一个项目做成,获得投资回报,投资者的预期利益即可实现。因此,通过同心共享制度,碧桂园很好地调动了集团利益、区域平台和项目团队三个层面的积极性。特别是项目团队,人员都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和能力进行跟投,成为项目跟投股东,尤其是集团要求财务数据向项目所有跟投股东开放,员工每个月都可以看到自己投资的预期回报率,这成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巨大原动力。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在2012年年底推行“成就共享”激励计划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即超额完成集团考核任务的项目,可以拿出超额部分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对项目有贡献的人员进行工资、奖金之外的奖励。通过靠“双享”牵引管理,碧桂园做到了把集团和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

在碧桂园,即使是项目的普通文员,也都能算出项目多花一块钱,“同心共享”收益会减少多少钱。“能不花的钱一分也不要花”,原本只有老板才会提出的要求,在碧桂园却成为了普通员工的共识,人人自觉遵循。这也是“同心共享,人人学习做老板”带来的积极效应。

长期主义的回归

如果说共享收益是同心共享的A面,那么共担风险则是其B面。而在此过程中,长期主义的价值更加凸显,因为能穿越周期的,正是长期主义。

市场上行时期,做项目遵循的是“电梯模式”,只要在合适的城市、合适的时机找到项目“电梯”,且挤进“电梯”,大家就能到达项目成功的山顶;而在市场下行时期,做项目则成为了“攀岩模式”,“电梯”一旦停止工作,想要登顶,只有靠自己攀爬。也许在某个险要关隘,没有攀岩专业技能的人就会被抛弃。简言之,市场变了,长期主义就成了必然。

随着做项目从“电梯模式”向“攀岩模式”转变,为尽快实现“腾笼换鸟”,加速去化和资金回笼,一方面要降低部分住宅产品的投资回报预期,另一方面,多年积累的大宗资产和车位要尽快去化,再用回笼的资金尽快购买新的土地,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要完成这个转换,考验的不再是单一项目的快周转,而是先后多个项目的产品迭代,依靠公司综合实力带来基础产品力提升的大周转。

事实上,碧桂园自2019年就开启了攀岩模式。财务首先发力,确保现金流优先。也正是这一招先行,才让碧桂园在2020年有充足的资金购买新的土地,上马更有竞争力的项目。

长期主义最早在投资界风行,比如巴菲特“慢慢变富”的投资理念,约瑟夫·坎贝尔长期坚持一个方向,最终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神话学理论“英雄之旅”。而企业界的长期主义越来越多地被关注,亚马逊公司的贝佐斯就是用长期主义来答复股东的,他从一开始就知道目标终能达成,因此制定有利于长期发展的政策,并忠实地执行它。

越来越多的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企业,正在修正自己的追求目标。很多公司提出“公司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他们不约而同地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注重员工的发展,愿意为员工的潜力发挥而投资;愿意和上下游供应商建立共赢共生的合作伙伴关系;更注重和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支持所在社区的公共建设。当然,公司并非不尊重股东利益,而是为公司的长远发展着想、为股东的长期收益着想,考虑可持续、健康、长远的发展。

2018年下半年,碧桂园就已提出“行稳致远”,成为行业中最早捕捉到市场变化,并及时调整,回归长期主义的头部企业。

长期主义表现在企业管理上,会把“员工的成长”“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到新的高度,对员工的激励政策会弱化奖金刺激,强化价值和阶段目标达成。2019年年底,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年度工作总结中提到,2020年将关闭奖励模式,所有考核和排名不再奖励。2020年集团启动“强基行动”,莫斌提出对项目总经理“123”的考核目标:“项目交楼后1年内,没有业主关于质量和服务的投诉;项目交楼后2年内形成口碑;项目交楼后3年内形成当地市场最佳品牌影响力”。管中窥豹,这一系列要求都反映出公司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第一位,更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着眼长期、着眼未来的经营思路。

长期主义背后是复利效应

业界有个说法,真正一直在跑马拉松的房地产公司是碧桂园。

从1992年创立到2013年,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一直避开房地产竞争最激烈的中心城市。直到2013年,公司坚持要在距离中心城市20分钟左右车程的地方,用比较便宜的价格购买尽可能大一点的建设用地,然后自己做基础设施配套,强调薄利多销。这种“造城”式的开发模式与众不同,它不但拥有自己的设计院、施工单位,还需要建好学校与酒店。碧桂园坚持这种全产业链的“长跑模式”已经28年。即使从2014年起开始进入一、二线城市,仍然没有放弃城郊超级大盘的运作,2016年还创造了兰州碧桂园开盘即销售50亿元的行业奇迹。

因为全产业链配套齐全,碧桂园对房地产全周期开发成本把控到位,对中国城镇化进程了解更深入,从而有了2015年以后进入三、四、五、六线城市的降维深耕,用自己开发设计的“好房子”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成就共享”和“同心共享”的“双享”牵引下,碧桂园迎来了2015~2018年的持续高速增长。

企业研究机构发现,碧桂园这种快速增长的背后,正是长期主义的“复利效应”。有人给“复利效应”作了简明的解释:“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在足够长的时间里,碧桂园专注在一个领域,做自己擅长的项目——三、四、五线城市的大盘开发。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从组织、人才,到产品标准化、销售标准化、服务标准化、配套标准化以及全产业链供应的优化,这种优化反过来又加强了碧桂园在三、四、五线城市的项目竞争力,不断循环,从而产生复利效应。

爱因斯坦曾说过,复利效应当属世界第八大奇迹。碧桂园长期坚守的正是“做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好全周期的前置工作,尽管碧桂园的房价在十大品牌房企中一直保持均价最低,但碧桂园良好的运作模式完美地实现了投资上的“复利最优”。

全面进入长期赛道

随着“房住不炒”政策的全方位落地,2019年起,房地产行业进入新一轮的“攀岩模式”。而2018年,杨国强就提出“全覆盖”战略,希望全面覆盖中国所有有市场需求的县城,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出一份力。2020年,碧桂园把国内区域裂变成104个,新成立的区域采用“极简组织”,目的是继续发扬创业精神,缩短区域管理半径,让区域总裁“有时间”深耕每一个县区。杨国强更是在区域总裁全员会议上提出要“一百年一百年做下去”,他强调的正是长期主义。

百年对个人已是漫长一生,而碧桂园要“一百年一百年做下去”的决心,正在鼓励着碧桂园人和集团长期共生共赢。2020年,碧桂园在房地产主业之外另铺设了四条赛道:建筑机器人、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和碧优选新商业,也逐一取得新的突破。这四条赛道都是投资周期长、需要靠长期主义来维系的。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布局上,碧桂园将重点放在打造未来的无人化农场,无人驾驶农机的联合作业已在黑龙江建三江农场取得阶段性成果。展望未来,农民出身的杨国强表示,希望未来有机会在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上对全世界有更大的贡献。

奉行“长期主义”的碧桂园已经确定了更宏伟的远景目标——“成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企业”。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当今全球范围内掀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浪潮,为碧桂园的高科技新业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无论个人、企业还是社会,只要在长期主义的维度上把事情看清楚、想透彻,真正创造价值,就更有可能走在一条康庄大道上。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