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城乡环卫引入“智慧大脑”
2021-01-15 10:13:13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杨新慈 李春庆 李尚钧

5.4万个垃圾桶安装电子标签,410座转运、压缩站纳入监管平台,打开智能地图,垃圾收运情况全部呈现在眼前……一图获取所有信息,一屏实现全程监管。垃圾焚烧余热发电厂内,一块小小屏幕全过程监控,各项主要环保指标实时更新;一键知悉城乡环境。智慧大数据应用中心让道路保洁实现可视化,智能厕所导向系统,能实时观测温度、湿度以及所有蹲坑使用情况……一个会思考的“最强大脑”,让山东省烟台市环卫工作步入“智慧时代”。

构建社会化管理网络

“莱山区观海路与银海路路口附近道路有撒漏。”上午9点,一位市民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投诉。几分钟后,环卫工人来到现场,将道路上的渣土彻底清除。

在智慧大数据应用中心,这一过程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极大提高了环境卫生管理效能。

依托“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系,烟台市13个县市区环境卫生管理单位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完善了环卫事件的跟踪处理等子系统。全市环境卫生管理单位,严格落实投诉首接责任制,无论是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发现的问题,还是市民向管理平台投诉的问题,只要是涉及环境卫生管理、作业等方面的内容,做到半小时有回音、一般问题一个工作日内办结、较大问题三个工作日办结回复。

对于智慧环卫的探索,烟台市起步很早。2002年,烟台市投资4500万元建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站投入运行,压缩运行过程首次采用自动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环卫工人第一次坐在中央控制室,轻点鼠标操作设备,“智慧环卫”在烟台市落地生根。

2007年以来,烟台市城市管理局全力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首批试点城市。烟台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指导县市区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建立了对口衔接、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通过整合内部作业检查、市民投诉、数字城管万米单元网格采集等多项管理资源,逐步形成纵到底、横到边的社会化管理网络。

“智慧大脑”引领环卫变革

当垃圾桶有了电子标签,意味着收运方式已经掀起了巨大变革。智能环卫,让城乡居民向清运车的轰鸣声和臭气熏天的垃圾桶说“再见”。为了全力打造密闭、高效、环保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烟台市将遍布城乡、星罗棋布的转运站、压缩站纳入数字化实时监管平台,给垃圾清运车辆安装定位系统、通过智慧环卫平台对垃圾清运时间、次数、线路等实施动态监控。莱州、招远、牟平等县市区,对垃圾桶安装了电子标签,及时通过管理平台调度垃圾运输车开展“点对点”清运,环卫作业管理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2012年以来,烟台市环卫工作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环卫作业实施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处理由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生活垃圾收运方式改革加速,智慧环卫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

全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较大规模保洁公司,累计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了各自的“智慧环卫”信息管理平台。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开展大数据分析。道路保洁、公厕保洁,生活垃圾转运、处理等工作实现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现代化垃圾处理监管体系初步成型

2012年以来,烟台市建成了110座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6646个村居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网络。2016年以来,全市建成了300座小型生活垃圾收集压缩站,有效地解决传统垃圾运输模式存在的散发异味、污水渗漏、噪音污染、装运垃圾拥堵交通等问题。

2014年以来,烟台市大力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截至2020年9月底,总投资22亿元建成并运行6座垃圾焚烧处理厂,全市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74%。市区第三座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和莱州、海阳等在建项目正在按计划推进,2020年年底按计划建成后,全市将有9个垃圾焚烧厂,设计日处理能力达到6550吨。

随着垃圾处理模式转型,烟台市环卫系统通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监管平台,对设施运行全过程实行智能化监控。制订了《烟台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运营监管办法》,采用现场检查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等多种措施,对垃圾焚烧实行全过程监管,监测设备运行和污染物排放等关键指标。为了接受社会监督,烟台市组织各垃圾焚烧发电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并与环保部门实时联网,即时公开主要环保指标。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监管体系,确保了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安全、规范运行。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