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依法有效治理农村垃圾初探
2021-01-15 10:15:40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何品晶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在第四章的第四十六条中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国家鼓励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城乡接合部、人口密集的农村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其他农村地区应当积极探索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利用或者妥善处理生活垃圾。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冲刺,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已达9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普及任务。但是,对照“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仍存在诸多差距,应遵循固废法规定的原则,多方施策予以突破。

探索建立完善长效治理体系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已达90%以上,尚没有覆盖的区域是治理难度最大的偏远和相对贫困的地方,仅采用目前主流的治理路径,如“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集中处理模式,在技术经济方面的可行性较差,持续运行对基层财力和群众负担的压力过大。

另一方面,农村垃圾治理以村镇整洁、美观、卫生为根本目标,除法定的生活垃圾类别外,其他可能影响村容镇貌的农村垃圾,如装修和建筑垃圾、大件垃圾、植物垃圾等,也需要纳入农村垃圾治理的覆盖范围。

完善覆盖面不应简单与大投入挂钩,而应以减量、分类和因地制宜为依据,设计方法路径。例如,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依托农居场院大、功能多的条件,以农户自行分类为基础,厨余垃圾喂养畜禽或就地简易堆肥还自留地肥田,炉渣和零星建筑垃圾就地填筑利用,再配合村庄保洁员兼任废品回收员的措施,使村庄需要集中收运处理的垃圾量低至人均每日0.1kg以下,因基本不含易腐组分,使得收运和转运频率仅需1周1次和2周1次,不需要“日产日清”,极大降低了生活垃圾的单位收运成本,使低人口密度导致的低垃圾产生密度与高收运成本脱钩,探索了偏远地区农村垃圾可持续治理的新路子。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有植树造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快速改善,村庄的植物垃圾和大件垃圾产生量相当大。该县通过在村镇两级推进建设资源化转运中心,将植物垃圾就地破碎、干化后制作生物燃料出售;大件垃圾通过拆解分选,将金属、木料、纤维分类利用;建筑垃圾集中暂存,后续作建材利用。通过上述措施使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垃圾产生量脱钩,全县生活垃圾集中焚烧处理量不升反降。

上述案例的共性经验是坚持源头分类、前端分流,尽量减少需要集中收运的垃圾量和收运频率,减轻末端垃圾集中处理和农村垃圾治理系统的整体负担,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垃圾长效治理体系。

优化资源利用

东南沿海是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最早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也较早感受到了垃圾处理的资源压力(用地、财政费用支出等)。浙江省率先开展了农村垃圾分类,探索把垃圾资源“放对地方”,在垃圾源头分类逐步取得进展的条件下,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推动技术迭代式发展。在贯彻“因地制宜”原则的条件下,依托技术创新,将资源潜力较低的厨余垃圾放对地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村镇生活垃圾高值化利用与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项目,针对该区域高值养殖和特产种植产业发达的特征,研发集成了厨余垃圾昆虫养殖和腐熟基质加工技术。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某镇的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在诸多昆虫中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结构优的蝇蛆作为养殖对象,初步集成了全机械化的养殖技术,将厨余垃圾转化为售价每吨近万元的冻干蛋白,剩余虫粪沙还可作为优质肥料利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采用厨余垃圾发酵腐熟产物为基材,根据当地土质和优质葡萄的种植需要,配制了专用基质,将当地葡萄送进了国际会议会场。

上述技术均实现了理想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政府减轻了垃圾治理的经济负担,直观演示了垃圾分类的减量和资源化意义。

强化污染控制

我国西南等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交通条件较差,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农村垃圾采用小焚烧(处理能力1~10t/d为主)工艺处理,但这些处理装置普遍存在技术不合理和成本高(与规模化焚烧发电比较)的问题,大量实测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此类装置排放的烟气,就连最起码的一氧化碳排放也严重超标,释放的污染物对这些生态脆弱区域十分有害。

以全过程控污为原则,前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发了热解—气化—燃烧分区一体化炉型,探索通过炉内可控的烟气循环实现热量互济和充分燃尽。经1年多的现场示范应用表明,出炉烟气燃尽率达99%,最终的烟气排放水平与规模化垃圾焚烧发电厂相当。可见,污染控制绝不能仅靠末端处理环节的简单堆叠,应遵循全过程控制的原则,使高标准的污染控制与高成本脱钩。

实现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有效控制垃圾处理衍生污染、充分发掘垃圾分类的资源效益、完善农村垃圾长效治理体系,是我国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普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固废法为应对挑战提供了基本原则,落实这些原则、依托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成为农村垃圾治理跨越发展的基本路径。

(作者系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村镇垃圾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