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以人为核心 从城市更新走向繁荣活力——中规院发布《中国城市繁荣活力2020报告》
2021-01-21 10:31:48    作者:张忠山

“新冠肺炎疫情绝不意味着过往城市生活习惯的终结。恰恰相反,长时间的隔离、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人头攒动的街头与陪伴彼此的难能可贵。时至今日,完全回到‘旧常态’可能已不是最佳选择,在疫情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之下,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构建社会生活的全新形式,重现城市活力与繁荣。”

wuq11135.jpg

近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城市繁荣活力2020报告》。据介绍,报告以人口分布与流动为表征,侧重对城市内生活力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疫情下的健康安全问题,重点关注安全防护和社交距离下城市空间的多样化供给能力,从交通设施与空间的连接性、城市产业与创新的多样性、创意与社交的多元化等方面来剖析城市的内生活力,并提出了三者高度融合和关联下的“理想活力之城”概念。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城镇化率也超过60%,进入到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当前我国的城镇发展动力相比10年前有了重大转变。一方面居民消费服务的增速超过固定资产投资,成为主要动力,2019年年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3.9%;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不足5%,并从过去的工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主导转向了租赁金融服务、科技、教育、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等领域。如今,我国的特大、超大城市在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与日俱增,对于人口吸引力也保持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南北方城市整体发展的巨大差距也引人关注。后工业城市中场景的构成是生活文化设施与便利舒适设施的组合,而场景也是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在一些自然环境条件一般乃至较差的地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真实性场景对于吸引更多高质量劳动力等关键性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具有普遍意义。缺乏优秀自然条件的一些北方城市,需要更加努力改善文化设施,美化建筑环境,使其也能够成为人们乐意选择的安居之所和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城。

报告认为,我国城市发展动力的转变是城市发展模式回归以人为核心的开端。如果说过去我国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时期是“人随产走”,那么现在则是“业随人留”。找到一个价值观和发展机会与自己兴趣相契合的城市,人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安居之所。城市要响应不同职业、年龄和爱好人群的需求,找准自身特色,不断提升各类功能设施与场景的供给能力,持续推进各类服务的多样化,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反思高强度开发、高密度聚集的大城市发展模式。如何协调好健康安全与城市繁荣活力之间的关系是未来城市发展建设的重大挑战,只有将需求与空间、资源等高度匹配才能为城市的繁荣打好基础。新冠肺炎疫情过后,虽然网络交流与电商服务一片繁荣,但面对面交往与沟通的重要地位并没被消减。那些能够激发人们创造力的交流活动是推动城市不断进步的触媒。在城市更新行动中,这些特点值得格外关注。

【专家观点】

王凯(中规院院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的目的是推进城市长期繁荣稳定,也是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途径。城市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是撬动城市内循环的一个重要支点,它带来大量住房、交通等方方面面的新需求、新投资热点。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讨论城市繁荣活力很有意义。这需要建立一套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跟踪城市在拉动内需、集聚创新要素等方面的动向,为推动城市更新提供科学判断和支撑。城市终归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是城市繁荣活力中最受关注的话题和维度。《中国城市繁荣活力2020报告》重点关注了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口流动性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讲,如何吸引人口和人才成为各个城市当前竞相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方面,城市的基本空间载体、微观产业活动、文化等因素非常重要。

徐辉(中规院信息中心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只是一个暂时状态,信息技术带来的线上活动不应成为阻隔人与人面对交流的屏障。城市的繁荣发展是伴随人们各种交往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经济行为的必然结果,经济发达只是城市繁荣的表现。回归人本视角,人才是城市持续繁荣稳定的基石。报告基于多维数据分析认为,城市人口密度与活力关联性不是特别强。密度是城市的基本条件,但不是决定发展的基本指标。吸引人口的指征与产业、交通和文化等是息息相关的,产业、创新和交通之间的关联性越强,人口的总体吸引力也越强。此外,路网密度与城市活力息息相关,以社交为主的“第三空间”成为城市活力的触媒。

张文忠(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城市更新行动与城市的繁荣活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城市更新的效果最后应该表现为城市充满繁荣活力。人是城市具有繁荣活力的核心因素,一个城市是不是有活力,主要体现在人是否有活力、创造力。此外,城市的繁荣活力还与产业、创新、交通、城市交往功能等紧密相关。

范嗣斌(中规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长):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存量资源和潜力得到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展现,人的活力给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与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的特点相匹配。城市更新要注重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其中机制、体制如何与城市发展新阶段相匹配是未来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城镇化的下半场,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更多创新才能突破发展瓶颈,才能改变过去以房地产开发为主要动力的开发建设模式,探索出一种持续运营的城市开发建设新模式。

陈振羽(中规院城市设计研究分院副院长):

我国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建设已从大规模、高速度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进入关注城市人居环境品质、补齐居住社区建设短板、建立健全治理机制的精细化发展阶段。城市开发建设方式也由增量建设为主转向提质更新和结构优化并重。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城市活力与社区建设紧密相关。体育指标是社区活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的意见》,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社区足球场建设对于城市设计很有启发。第一,社区足球场是对空间综合利用的探索,需要更高效、更精细化的利用城市空间。第二,社区足球场需要整体协调,提高治理能力。社区足球场是社区居民进行日常交流的社交平台,可以纳入社区治理过程中来。

杨滔(中规院未来实验室执行副主任):

提升城市繁荣活力要打通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全链条,实现智慧化运行。而这需要借助CIM(城市信息模型)进行协同管理。CIM是一种基础设施,能够促进新的空间形态以及共享平台发展。CIM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顶层设计,二是标准重塑,三是通过标准对城市的生长演变进行记录、管理以及推动,四是在平台上发展出各种新业务,不断拓展外延。CIM与数字孪生城市密切相关,承载着许多仿真过程与业务协同过程。在推动智慧城市的过程中,规划、设计、建造、制造、建设、运维等会形成闭环,最后走向互通。新的CIM总体架构不仅要考虑到数据画像,也要考虑到数据中台、模型中台、业务中台以及服务中台的协同。在协同中,实现对现状和问题的识别、解决措施的探索、效果的达成等。

张恒斌(北京愿景集团副总裁):

城市更新是城市有机生命体激发活力的新起点,内容十分丰富,老旧小区改造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从工作机制来讲,需要从经济发展角度来审视老旧小区改造,在党建引领下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社会的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在推进路径上,需要以老旧小区带动整个片区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优化,带动城市空间的优化,为城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老旧小区改造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从社会善治的角度统筹考虑、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兼顾改管一体,实现平安社区、绿色社区、韧性社区、完整居住社区多维目标。此外,还要进一步发挥智能化对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社区设备、线上社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老旧小区品质加速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是全链条、长周期的事业,需要社会各方有机协同、共同推动。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