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全国人大代表田春艳:守护“脚下”安全 塑造安全韧性城市
2021-03-06 13:30:20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王晓霞

“今年是我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4年,我带了4个建议到两会。其中,城市道路塌陷灾害防治问题是我多年来持续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田春艳告诉记者。

田春艳.jpg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田春艳

对于人大代表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职尽责,田春艳有自己的心得:“首先要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和行业入手,对发现的问题多调研、多研究,这样才能提出更有价值的议案和建议;其次,人民代表为人民,一定要密切联系群众;第三,人大代表还是要努力开拓视野、提高站位,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角度看待人大代表的职责,在履职的过程中要敢担当、有作为,遇到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要有钉钉子精神,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尽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她如是说,更如是做。多年来,田春艳立足本职,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日常科研工作,广泛联系群众、收集民意,在去年联合其他人大代表共同提出的《关于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议案》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塌陷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等建议。

用心履职

致力于当好“工程医生”

先后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毕业以来,田春艳从青涩的大学生一路成长为总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评估经验。她说:“我们常常把自己称为“工程医生”,医院是给病人看病,我们是给桥梁、道路等工程结构“把脉”,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健康。”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她更是用心履职,以“钉钉子精神”为解决“脚下之危”寻找答案。

城市道路塌陷事故一直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难题,“脚下之危”亟待解决。通过调研走访,她了解到,近年来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地下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风险预防、监测、预警及应对能力建设,提升了城市道路的安全韧性,政策引导产生的作用效果已经初显。“但也要看到,在城市道路塌陷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面,我们仍然在路上。” 她提到。

城市道路塌陷灾害直接关系城市人民安全。田春艳认为,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城市道路抗灾韧性,有必要对灾害产生的机理,探查与监测、预警以及应急处置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投入及取得的成果还远远不能支撑防灾减灾的需要,为了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命安全防线,建议“十四五期间”将灾害机理、道路塌陷风险探查技术、道路塌陷风险监测与智慧感知技术、新型道路材料或结构等研究设置为行业重大研究课题。

对症才能下药。在基础研究中,灾害机理研究必不可少。城市道路塌陷原因是复杂的,目前已总结出地下管线渗漏、地下工程施工造成路基土的扰动、道路反复开挖回填不密实、雨水长期浸泡、易沉陷的地质构造等原因。但针对灾害机理的深入研究还比较少,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地形地貌与地质、水文状况,每个城市的地下管线分布、建设年代及运行管养状况各不相同,地下工程施工频繁程度与技术水平也千差万别,因此对于道路塌陷的机理不能一概论之,要针对不同地域开展研究。

“目前对道路塌陷数据收集、分析与挖掘也不够,建议建立完整、动态、开放的道路塌陷灾害数据库。” 田春艳说。城市道路塌陷事故发生很频繁,有些城市高发期每年一两百起甚至几百起,部分城市做了一些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工作,有些学者进行了初步归纳和研究,得到一定的灾害防范经验。但仍有更多的数据没有及时收集到,塌陷原因没有进行深入挖掘,采取的应对措施没有及时分析评价,这些给之后的防灾减灾带来了困难。

让信息“享”起来

建立道路塌陷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让城市多一分安全“韧性”,才能有效提升应对各种“突发病”冲击的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城市平稳运行。”田春艳说。在基础研究和数据库收集的基础上,她认为,目前防灾减灾信息一体化程度不够,对灾害风险性的综合评估不够,建议连通各类信息平台建立道路塌陷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系统。她提到,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做好灾害评估、灾害的预警监测至关重要。只有做好这一步,我们才能提高城市的安全韧性。目前问题在于这些系统目前还基本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信息割裂给灾害的风险性评估带来很大困难。

田春艳建议,逐步采取措施使上述信息系统能够融合共通,实现数据共享,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具有智慧的道路塌陷灾害风险实时评估系统。评估系统要涵盖以下方面:确定城市道路塌陷风险基础性评价指标;根据城市地下管线运营状况实时监测系统,得到道路受地下管线渗漏、开裂影响的高风险区;根据地铁及其他地下工程施工进度、工艺方法、施工水平以及监测数据确定道路受地下工程施工影响的高风险区;通过全覆盖、高频的雷达探测得到的道路下方土体密实性实时信息,以及通过监测得到的路面高程变化值。通过深入研究确定城市道路塌陷风险的基础性指标,再结合以上相关信息数据,辅助专家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各条道路节点的塌陷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形成一张有指导作用的道路塌陷风险动态预警图。

脚踏“实地”,城市才能有“韧性”。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搭建设施感知网络,建设地面塌陷隐患监测感知系统等,为提升城市道路的安全韧性提供了指导,未来各地将有更多有效举措维护“脚下”的安全。“随着未来传感器技术的迭代、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和智慧城市的发展,未来我们的城市道路塌陷灾害防治、修复能力会大大提高。”田春艳说。

关注“她”权益

建议延长产假至6个月

今年,田春艳还带着与装配式建筑、女性权益保护等建议上会,提出加快健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监管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业健康发展等建议。其中,她提出的“关爱女性身心健康、实现优生优育,建议延长产假至6个月”的建议,将目光聚焦在 “她”权益。

田春艳介绍,这个建议主要是源于身边的同事、朋友、邻居等的呼声。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大部分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98天。但出于关爱产后女性身心健康、实现婴儿优生优育以及提高人口出生率等方面考虑,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再次延长产假至最少6个月。她认为,产假时间的规定是国家考虑婴儿照顾与养护、女性产后身心恢复以及就业市场需求与企业接受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的,与我们国家一定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适当延长产假,这样既有利于产后女性的身心健康、促进婴儿健康发育,也有利于提高生育意愿。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