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在一片园林里“种出”图书
2021-03-08 10:15:10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霞

ImageFetcher (6).jpg

“我就是一名普通的编辑出版工作者,做的也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幸运的是,我学了一个特别喜欢的专业,从事了一项特别热爱的工作。”一身职业装、干练的短发、快言快语……初见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城市建设图书中心主任杜洁,第一印象是直爽利落,在她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摞厚厚的书稿,上面是用笔认真修改圈点的痕迹。

2003年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以来,“80后”的杜洁已经从一个编辑出版行业的“门外汉”成长为“顶梁柱”。近20年来,她扎根在园林景观图书编辑出版领域,编辑的图书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等一系列荣誉,个人于2019年获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020年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一个园林要经过几代人的匠心设计、反复雕琢才可能流芳百世,一棵树苗要经历破土而出、扎下深根、不惧风雨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她深知园林艺术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融入到个人工作生活中。

种下一颗种子:

对这个行业要敬畏和热爱

杜洁从小就很喜欢“有创造力的事”,父母让她学习园林专业的建议非常符合她的心意。1999年,她带着憧憬和期待进入北京林业大学,在4年时间里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园林装在了心间。“这个专业带给我比较重要的收获是对生活的热爱。”杜洁说。

毕业以后,原本梦想成为园林设计师的杜洁误打误撞进入现在的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从事园林专业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同学们调侃她“转了行”。

面对职业生涯的第一本书,杜洁对编辑的“权力”感到诚惶诚恐。“我居然可以在别人的书稿上任意改动?我把那份10万字的书稿前前后后看了7遍。”她说。

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经过不懈努力,2003年年底,她作为责任编辑的第一本书《2008北京奥运——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森林公园及中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出版了。杜洁至今仍记得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那一刻的心情:“特别兴奋,但更多的是紧张,害怕书里面有错误。”——从那时起,她深刻认识到编辑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随着工作的深入,杜洁更加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公司也给了这位年轻编辑更多的成长空间。2005年,她承接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汪菊渊遗作《中国古代园林史》的编辑工作。“那时接到这部巨著,更多的是害怕和紧张,因为这本书是汪老毕生的心血,又是他的遗作。”杜洁说。

编辑这本书最大的难点在于其中有大量的古文,言辞深奥、佶屈聱牙。为了确保准确性,杜洁埋首于博杂的史料中以求证,并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一批老专家一起反复核校。她给自己定下一个原则:任何拿不准的地方都要找到原著核对。为了找到原著,她或到图书馆搜寻,或向专家请教……历时一年半之久,这部巨著最终在2006年出版,并于2007年获得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当时根本没有想过获奖的事情,只是想让汪老的遗作存续下来。”杜洁说:“对刚入行不久的我来说,和获奖相比,更幸运的是可以向一批老专家学习。当时参与校对的专家学者年龄都七八十岁,大多都是汪老的学生。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对老师的尊敬,对园林行业真正的热爱、责任心。大家丝毫没有名利之类的杂念,全身心投入到这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中来,他们是我从事编辑工作的榜样。”

扎下一条深根:

“坐得下来,走得出去”

“坐得下来,走得出去”是杜洁从老编辑身上传承的经验,也是她的座右铭。从工作初期每年编辑出版约8本书,到现在带领团队每年编辑出版30多本书,她已在编辑行业中牢牢扎下了根。

在和杜洁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一本好书的诞生,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从策划一个好的选题到与作者的良好沟通,从对书框架结构的完善到对书稿的三审三校,再到装帧形式、价格定位、营销宣传等,每个流程都需要精益求精。哪怕印刷环节中的油墨比例、纸张厚度等细节,都会影响读者阅读体验。

“坐得下来”对编辑来说是一项基本功。杜洁说,编辑工作很磨人,需要有很大的韧性,能耐得住寂寞。凭借这种精神,她投身于名家、院士的经典理论出版工作中。在园林界泰斗孙筱祥先生90岁时,出版其毕生造园思想结晶《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配合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出版建筑大师夏昌世、中国工程院院士莫伯治的《岭南庭园》;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兆祯的《园衍》和建筑师李正的《造园意匠》等学术著作,积极为园林文化及造园思想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走得出去”是新时代对编辑的必然要求。她勤于开展市场调研,紧跟行业发展,积极挖掘作者、开发选题,策划出版大量高水平专业图书,不仅为单位和个人赢得了声誉,也获得业内专家的信任,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

“我觉得编辑这行做得越久,就越容易在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中收获感动。作者和我们共同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那就是出版一本好书,呈现给读者。”杜洁说。

收获一个梦想:

将园林的“春色”传承传播出去

昆曲《牡丹亭》里有一句话: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如果书读到精彩处时可以随时“游园”,岂不是会让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杜洁介绍说,随着国家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也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作为城市建设图书中心主任,她希望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中国的园林、建筑智慧传承下来,让更多的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化自信。

2018年左右,杜洁作为责任编辑,出版了《数字化视野下的乾隆花园》一书,她说:“因为故宫的乾隆花园目前没有面向普通观众开放游览,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将乾隆花园真正的面貌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将乾隆花园的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读者可以直接扫码,以VR的方式“云游览”,感受古典园林的震撼和美丽。

除了在书中让读者“游览”乾隆花园,在天坛建成600年之际,杜洁策划出版以天坛为主题的融媒体形式的系列图书,用于展示天坛的历史文化、祭器以及周边环境,让读者全方位了解天坛这一世界遗产,目前系列图书正在陆续出版中。她还策划组织全国100多家单位、1000余名专家编写《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并积极参与“风景园林专业知识资源库与信息数据平台”项目建设。

杜洁认为传承文化、传播美,是出版人的使命。责任和担当不是一句空话,文化自信也不能停留在表面文章上。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在他们的家国情怀上,坚持文化自信,必须源于对文化的传承和认同。

作为园林景观图书编辑,她深知:“每颗埋在土里的种子,都希望开花结果。但在此之前,它一定要吸取大量的养分,扎很深的根,经历烈日、严寒、风雨的考验,只有把这些都扛过了,才能绚丽地绽放。”新时代,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编辑要紧跟时代、锻造自身,做到有备而来。

除了在工作中有备而来,在生活中,杜洁也不断“乘风破浪”。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很多时候需要平衡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尽量“不对孩子有亏欠”;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她时常被作者、读者感动;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在感到困惑时,通过不断读书和运动让自己充满力量……

“一定要脚踏实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杜洁在最后分享了她的“法宝”,做真正热爱的事情时,就不会有抱怨之心,要完全投入自己的力量,享受工作中的岁月静好。

本报记者 王晓霞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