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石分美” 十分美
2021-04-11 12:30:17    作者:本报记者 尚丹宁

近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条例将于5月1日实施。条例的实施,将对石家庄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规范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环节,消除垃圾隐患、引导市民养成良好习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家庄市多年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生动实践,为条例的制定提供了坚实基础。

「宣传走在前」

分类进万家

在石家庄的街头、小区及生活垃圾分类设施旁,随处可见石家庄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标志“石分美”。这个与“十分美”同音的直接简单的形象,时刻提醒市民要做好垃圾分类。

石家庄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工作,不仅在城市大屏、墙体立面、公交车宣传平台上宣传生活垃圾分类,还在“石分美”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进行宣传,并通过新闻报道等形式发送生活垃圾分类动态、发布宣传标语等。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石家庄市启动了万人志愿者暨党员干部带头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并辐射到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志愿者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广泛宣传动员。全市持续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幼儿园、中小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内容。全市的居民社区成为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的主战场,通过聘请专业宣讲公司,以样板小区为重点,开展各类宣传培训、入户宣传,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由“要我分”向“我要分”的转变。

石家庄市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宣教阵地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活垃圾分类宣教活动。目前,已经建成了石家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市内四区还要各建设一座。

石家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从2019年8月开始筹划建设,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综合运用当前领先的声光电展示技术,合理划分展示区块,精心构筑个性化展项。此外,还研发了具有主动迎宾、人脸识别、语音交互、迎宾讲解、自动走停、娱乐互动、定点讲解、多点讲解、扫描地图、无轨导航、展示垃圾分类宣传图片视频等功能的“石分美”智能机器人,以助于进一步激发市民前来参观的热情。目前,该宣教中心已接待人员1300余人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撤走散放桶」

设立集中点

石家庄市积极推行居民小区“撤桶并点”工作,从源头解决生活垃圾分类投放难点。将居民小区原有零散的垃圾桶全部撤掉,根据小区规模大小,合并成1个或多个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集中管理,专人督导。目前,全市城区已有400余个试点小区实现“撤桶并点”。

在300米长的幸福巷,两侧有6个居民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社区将小区内35个生活垃圾投放点全部撤掉,统一放置到小区门口外,共设置了两个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每个投放点都配备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有害垃圾回收箱、其他垃圾桶与厨余垃圾桶,专职督导员定时定点守候在投放点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幸福巷的人居环境,提升了环境质量,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现在,幸福巷已成为鹿泉区垃圾分类示范巷。

健康城小区现有住户2000余户,有小高层、高层楼房和花园别墅。针对小区内的建筑风格,小区打造2个园林式的景观集中投放平台,摆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并配备了洗手池、休息房等。督导员对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进行桶前引导,手把手示范,引导居民正确分类,培养居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在小区出入口、广场、醒目位置安装垃圾分类宣传栏,张贴海报,布设展牌,设立垃圾分类信息公示栏,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小区还召开物业代表培训会、居民代表座谈会,让居民深刻了解垃圾分类,人人知晓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慧昌海山湖小区目前一期住户共有200余户,居民相对集中。小区在前期规划时就设计与小区建筑风格相融合的生活垃圾投放平台,与小区同步使用。

瑞府小区的“垃圾银行”是另类的前端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小区的可回收垃圾收纳房四面为透明玻璃,24小时向居民开放。居民通过微信扫码注册小程序后,可领取一个带有二维码的专属编织袋,回家后将可回收物品放入袋中,待装满后再将其放回。工作人员称重后,通过编织袋上的二维码将环保金发放给用户。石家庄市长安区已有近20个小区建立了“垃圾银行”、83个小区待建,在7个月的时间内共带动3500户居民在家完成垃圾分类后再投放。

「带着垃圾来」

带着知识走

为倡导“零垃圾生活方式”,将垃圾分类融入生活,达到垃圾减量直至实现零垃圾产生的目标,石家庄市创建了“零垃圾体验馆”。

“虹光街零垃圾生活方式体验馆”原为生活垃圾转运站,被改造成了集可回收物回收及有害垃圾暂存转运、宣传科普为一体的新型垃圾分类站。体验馆内触摸屏可提供“石分美”网站浏览、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积分查询、网上积分兑礼等有趣互动,还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片及垃圾分类政策、法规,让这里成为垃圾分类宣传窗口。体验馆采用人脸识别设备,对投放者进行面部备案后,可实现投放者自助称重、自助积分、自助分类投放及自助微信提现,基本实现了无人看管的垃圾分类回收。通过整洁的环境、完备的分类设施、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废品收购站的脏乱差形象,让居民乐于体验、乐于参与。

石家庄市栾城区垃圾分类分拣中心暨零垃圾生活方式科普实践基地,包含大件垃圾处置区、金属处置区、纸类处置区、塑料处置区、织物处置区、玻璃处置区、有害垃圾暂存区7个处置分区,设计日处理能力为300吨,年处置能力可达10万吨,是栾城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收集、转运、处置、暂存的终端枢纽工程。

借助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该基地实现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及有害垃圾的收运处置数据向区分类数据库的汇总与传输:如人脸识别称重系统,对居民投放数据进行统计,将投放品种、重量与身份信息汇总,传输至区分类数据库;物联网地磅,针对进出园区的车载物料、车辆信息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形成汇总数据发送至区分类数据库,最终实现全区垃圾分类数据的一网统管。

此外,基地还具备教育科普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活动。基地内部备有200种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的分类收集设施,通过工作人员的引导,参观者可携带生活中的各类垃圾到“园区”进行投放互动,真切体会到垃圾归零的新奇感受,达到“带着垃圾来,带着知识走”的宣传教育效果。

栾城区垃圾分拣中心创新垃圾分类形式,细化了各类垃圾的回收利用,多角度考虑了资源回收问题,让市民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影响和改变了居民生活方式,受到市民好评。

本报记者 尚丹宁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