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飞絮治理应最终“人絮和谐”
2021-04-14 22:10:21    作者:常越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每逢春季,北方不少地区都将袭来漫天杨柳飞絮,有别于古人将其视为寄托离愁别绪的意象,因其随风飘浮、入鼻入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大烦扰。杨柳飞絮有无病菌、怎么治理、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治理目标?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志翔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Q:一些市民担心杨柳飞絮有病菌,对健康有害,真的是这样吗?

张志翔:如同人的生理现象一样,杨柳飞絮也是植物一个非常自然的生理现象。所谓飞絮,其实是雌树的种子和衍生物。杨柳雌花发育后长成小蒴果,里面有白色絮状的绒毛,中间藏着一些比芝麻粒还小的种子,随着小蒴果不断成熟,逐渐裂开,那些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漫天飞散,传播繁衍下一代,飞絮如同降落伞一样,起着传播扩散种子的作用,跟蒲公英非常相似,这也是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杨柳飞絮。小蒴果在刚刚开裂的时候,里面的毛非常洁白且排列有序,这样的毛是不带任何病菌的,因为它是从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果实里面出来的。当它落在地上时,如果没有被土壤吸住或者被草勾住,被吹到硬化路面上不断滚动,才可能会被污染。

飞絮作为植物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正确认识它很重要。当下正值春暖花开,北方多地恰好进入飘絮高峰期。提到飞絮,大多数人就会想到杨树和柳树,它们都属于杨柳科,是单性花雌雄异株,但只有雌树才产生飞絮,雄树是没有的。北京现有的杨柳树主要种植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的科技局限性,杨柳树在幼苗时期较难分清雌雄,且雌株通常比雄株易成活、生长快,这也为后来飞絮泛滥埋下了隐患。因此治理飞絮首先得分辨雌雄。

Q:杨柳树既然是产生飞絮的源头,那可以考虑从源头上着手,将其换成其他树种吗?

张志翔:砍伐或者换掉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于雌株过密的林地,可以适当增加雄株、减少雌株,但如果杨柳树都种植雄株、没有雌株,对生态会产生影响。而且柳树雌株枝条的垂直程度和绿色的程度和雄株不同,更漂亮一些,更具观赏性。遵循自然规律,雌雄株最科学的配比是1:1。如果为了减少飞絮,减少雌株的数量,至少也要保留三成。作为绿化主干树种,杨柳树适合北方水土、可防风沙、易成活、长得快、养护成本较低。而且北方城市的杨柳雌株数量十分庞大,更换树种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很难大范围推行。杨树通常能长到三四十米高,遮阴效果最好,如果没有杨树,仅北京的“绿色天际线”将下降5%~10%。而且现有的杨柳树大都已形成大树,具备释氧固碳、降温增湿等功能。如果大量伐除,不仅会引起城市环境质量的下降,还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损失。所以从自然规律、经济角度和绿化效果来说,大面积更换是不太可能的。

目前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治理办法,例如疏枝修剪、高位嫁接、雌花疏除等。这些办法都只是应急的,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利用林木的自然结构,在充分发挥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达到治理杨柳飞絮或者抑制飞絮的目的。这是一个逐步治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精准治理的过程,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真正理解什么叫“近自然”。

所谓的“近自然”,就是要模仿自然,自然界动植物群内的结构都是长期适应环境而形成的。比如,乔木下面到底适合什么灌木生长,灌木下又适合长什么草,这都是长期适应的结果,通过把这种自然结构引用到城市的园林绿化当中,让它逐步发挥自然功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形成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功能。如果只是简单砍伐或换成其他树种,这只能治标,达不到这个目的。因此,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既满足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达到了从根本上治理飞絮的目的,这也是综合治理相较于治标方式的最大优势。

Q:北京市提出杨柳飞絮治理要最终实现“人絮和谐”,您是如何看的?

张志翔:杨柳飞絮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到“人絮和谐”这样一种状态,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对杨柳飞絮进行科学治理,满足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而要真正达到这一步,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需要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在治理过程当中,更多是要达到人能够理解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要理解飞絮是植物一种自然的生殖过程,作为能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树来说,产生飞絮这个阶段相比较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人们应该理解它、尊重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絮和谐的状态。

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基本都是杨柳当家,性质比较相似。北京在治理杨柳飞絮方面一些好的做法,北方其他的省份也可以借鉴。园林绿化如何做、近自然如何达到……这方面北京市可以多做一些先行先导的事,这也会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此外,也要群策群力,借助科技的力量,发挥管理部门和老百姓的作用,真正做到精准治理,实现精准育苗、精准种植、精准管理、精准防控。

□常越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