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打造爱“她”之城
2021-05-09 09:52:25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霞

一个家庭,因为母亲的守护而温暖;一座城市,因为女性的参与而多彩。穿梭在城市中,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陪护孩子的母亲,各行各业中也都有女性作为中流砥柱的身影。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由于“母亲”角色的特殊需求,对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要求更高。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能否更多地关注“她”视角,能否让“母亲”更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母亲节”前夕,《中国建设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不同职业的女性,尝试从“她”的视角出发,呈现出“她”的难题,找出打造爱“她”之城的路径。

关注“她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家住山东省临沂市的陈女士是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同时也在一家公司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她对“母亲”的角色有更多感悟:“我觉得作为母亲的女性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担当的责任更大,需要更多地兼顾家庭和工作。”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十四五”时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更多考虑女性特别是母亲的特点和需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促进处付冬楠说。

付冬楠认为,在哺育儿童、兼顾家庭生活方面,城市女性相比其他群体“任务更重”。她认为,从育儿的角度,母亲更加关注城市是否能做到“儿童友好”,即城市儿童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供给是否充足、使用是否安全和适儿化,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儿童健康需求,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从兼顾家庭生活方面,职业女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高效率运行需求较高。除提升城市整体公共交通出行环境质量外,提高15分钟生活圈的便捷度、环境的友好度对女性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果上下班、买菜、为老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送孩子上学等出行能更方便舒适,会带来更多的幸福感。

对于处于孕期、哺乳期等女性特定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建非常关注。她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在关爱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群体的需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破解“她难题”:

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我觉得在地铁里面建设的电梯太少,平时提重物的时候很不方便,母亲带着孩子出行更不方便。”家住陕西省西安市的张女士说。

建设为人民的城市,重在细节、贵在细节,也难在细节。过去,我国的城市规划、公共建筑和空间设计相对较少考虑性别因素,尤其是性别差异导致的对空间功能的不同要求,公共空间、公共场所中的安全设计往往忽略女性的特殊需求与环境体验。

以母婴室为例,张建表示,处于哺乳期的母亲对母婴室的需求较高,但是一些用人单位、公共场所的母婴室建设缺乏或者“形同虚设”,卫生间、储藏室是很多母亲无奈的选择。据2019年《中国城市母婴室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我国内地所有城市仅有母婴室2643间;已配备母婴室的城市中,只有7座城市有超过100间母婴室,二线及以下级别城市平均母婴室数量不足10间。尽管各地不断增加母婴室的建设,但是目前母婴室数量与实际需求之间仍有差距。

家住陕西省延安市的杨女士在哺乳期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我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干净舒适的母婴室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在商场或者工作场所,给孩子喂奶很不方便。”

付冬楠提到,目前一些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有欠账和短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空间布局不均衡。为此,她建议相关部门可以抓住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等契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逐步补齐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区配套设施短板,推动完整社区建设,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

张建认为,做好居住区设计和配套非常重要。她认为,目前社区对老人和儿童的活动空间有较好的考虑,但是对亲子活动空间的考虑不足。“在一些居住区里,孩子开心玩耍,陪护的家长只能站在一边,既没有座椅也没有陪护区,非常不方便。”她说。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加速进行,家住山东省济南市的胡女士也有了更多期盼:“希望小区内增加一些供儿童游玩的公共设施,也给妈妈们多添置一些亲子陪护区。”

多些“她视角”:

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

推着婴儿车在城市中轻松出行,在机场等公共场所有舒适安全的母婴室,在公厕有适合带着儿童进出的第三卫生间……这些“母亲”们期待的场景也在逐步迈入现实。

随着城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各大城市治理逐步由过去的粗放式治理转变为精细化治理,近年来,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差异化需求,为女性群体带来更多获得感。

为解决女性如厕难题,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提出各地应因地制宜,在新建和改建公厕时,按照3:2的比例设置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严格按照新标准提高女性厕位比例。

湖南省长沙市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女性友好型城市”,从软硬件设施及服务方面,加强对女性的关心和爱护。此外,北京市、深圳市等地也积极加快推进将母婴室纳入公共场所标配,打造一批标准化、规范化的母婴室,为女性母乳喂养提供便利。

“长沙率先在全国提出打造女性友好型城市,加强对女性的关心关爱,是城市全龄友好建设的又一次推进,是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建设的再次提升。”付冬楠说。长沙市提出,配套提供母婴室、专用停车场等为女性考虑的软硬件设施及服务;在商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增加女厕位,添置无性别公共厕所;鼓励有条件的酒店、餐厅设置女性专用楼层、女性专区等。

对于打造女性友好型城市,张建认为,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多运用“她视角”。例如,在地铁高峰时段临时增设女性专属车厢、在一些路段优化城市夜景照明、在居住区设计中更多关注亲子活动区、在工作单位等设置更多舒适的母婴室、在女性群体较多的场所增设厕位等,为女性群体,特别是广大母亲添一份幸福感和安全感。

“‘女性友好型城市’建设应该永远在路上。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特点,对‘女性友好型城市’会提交不同的答卷。”付冬楠告诉记者。她认为,“女性友好型城市”不应该设置统一的、固化的标准,应该有针对性、有城市独特的特点,结合每个城市女性需求和女性面临的主要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切实解决女性友好环境建设的实际问题。

“‘女性友好型城市’不只是为女性带来获得感,母亲作为家庭的重要纽带,其发展会进一步带动城市儿童友好和老年友好,最终实现全龄友好,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付冬楠说。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