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以民为本 为民解忧
——上海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1.33万亿元背后
2021-06-10 22:36:20    作者:丁玲

日前召开的“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30周年座谈会”透露,自1991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以来,经过30年探索和实践,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和跨越式发展。

截至目前,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1.33万亿元,实缴职工884万人;累计提取7842亿元;累计向290万户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200亿元,贷款余额5200亿元,初期发放单位建房贷款120亿元。

30年初心坚守 形成特色发展之路

30年来,上海市大胆创新、认真求证,摸索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住房公积金发展之路。

1991年,上海市率先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由国家、单位、个人三方筹集资金,互助共济解决住房问题。1992年,突破金融机构仅仅向单位提供信贷支持的传统,率先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培育住房消费新理念,拉开我国个人住房金融发展序幕。1996年,上海市出台全国第一部公积金地方性法规,率先迈出管理规范化、法制化步伐。在全国首先开通12329公积金服务热线,打响上海公积金服务品牌。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推动长三角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合作框架建立等。1997年,创新建立补充公积金制度,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基本+补充”缴存模式。率先建立了住房置业担保机制,既支持个人住房消费,又保障资金安全。

同时,上海市创造性实行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贷款的“冲还贷”模式,切实缓解职工还贷压力。首批开展利用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首创使用廉租住房补充资金收购公租房做法,帮助新市民、青年人才解决阶段性居住难问题。近年来,聚焦“老小旧远”,上海市又推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提取公积金等政策。

2015年,上海市率先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全国首单住房公积金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探索出以存量贷款发行个人住房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募集市场资金的新路径。同时,推出公积金贴息贷款业务新品种,创设超额风险准备金拨备新渠道等,形成了一揽子流动性解决方案。

公积金缴存单位45万家 全国第一

30年来,上海住房公积金缴存规模不断提升,公积金资金累积速度越来越快,基本实现每五年翻一番。“目前,缴存单位达到4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非公企业成为新增缴存单位的主力军,超过94%,实现各类就业人员全覆盖。”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30年来,上海住房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力度持续加大。公积金提取资金保持28年正增长,使用渠道不断拓宽,除建房、购房、偿还贷款本息外,逐步增加无房租赁、生活困难支付物业服务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提取品种,支持住房全生命周期消费。以“十三五”为例,提取总额中84%为住房消费类,提取人员中八成以上为中低收入职工。近年来,租赁提取增幅尤为突出,去年已上升到118亿元。

30年来,上海住房公积金贷款“保基本”特征日益显著。公积金个贷发放规模2007年2月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1年3月突破1万亿元。公积金贷款发放重点体现“三个支持”:支持首套刚需、支持中小户型、支持中低收入群体。以“十三五”为例,首套刚需贷款达到80%以上,中小户型占比接近95%、中低收入群体占比达到92%。

30年来,上海住房公积金政策性住房金融内涵更加丰富。相继推出组合贷款、贴息贷款、异地贷款等品种,开展住房公积金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化产品创新实践,保障缴存职工多样化、多层次资金需求。发挥住房公积金政策性资金的作用,给予共有产权保障房贷款倾斜性支持,10年间累计帮助7.4万户家庭,涉及资金达260亿元。

“十四五”持续发力 再开新局

“十四五”时期,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将紧紧围绕“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健全缴存、使用、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新要求,持续发力、再开新局。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上海公积金将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鼓励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完善弹性缴存机制。拓宽资金使用渠道,坚持供需双向、租购并举,重点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和城市更新,助力解决好大城市中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突出问题。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提升就近可办、线上速办、异地通办水平,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合作机制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高效安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智慧公积金”。

座谈会上,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书记王醇晨表示,上海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为民制度,是满足人民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需求的重要支撑。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将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牢记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民生属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旧区改造、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建设等方面,更有效地释放制度红利、体现制度优势,为保障市民安居宜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