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海绵城市与“美”的兼容方式探讨——以四川遂宁为例
2021-07-28 22:52:41    作者:李文杰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海绵城市强调“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与之一脉相承,也因此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海绵城市贴近自然,问世之初即获“自然之美”的赞誉,可与城市的美观兼容。

在工程实践中,项目建设需要实现景观和功能的有机融合,“面子”“里子”缺一不可,这直接关系着城市人居环境品质。“里子”是关键,是良心工程,“面子”赏心悦目,不仅直接影响美丽城市的宜居性,还同“里子”的功能休戚相关。或许正因如此,《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指出,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示范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及地下空间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河湖空间严格管控,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为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创造条件,从而推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下面以四川遂宁为例,探讨海绵城市功能与景观有机融合的方法。

保护水面 营造水城融合空间

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同时也是城市美感的源泉。城市因水而变得更加灵动、更有活力。水面是“看得见”的水,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营造好、管理好城市水面,既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也是城市美化的需求。

为保护水面不受侵占,遂宁严格按照城市蓝线,加强执法检查力度,严禁非法占用天然水体,切实维护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目前没有出现占用水体、湿地等现象。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后,中心城区未出现水域面积减少的现象。

为更好地营造水景观,遂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按照绿化、美化、柔化、文化的要求,因地制宜建成水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观音湖,围绕一湖清水,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观音湖生态湿地公园。目前正大力推进河东新区引水入城建设,将青汤湖、东湖、涪江、联盟河水系连通,增大区域河网长度、密度和生态水面面积,预计增加水面面积0.3平方公里,真正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水相依、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借海绵城市之力打造中国“西部水都”目标得以部分实现。

柔化堤岸 提供优质亲水空间

堤岸是人与水交流的介质。在工业文明时期,以防洪为单一目标的硬质堤防,割断了水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联系,其营造出的城市空间亲水性差,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在城市景观体系中的功能。海绵城市理念倡导顺应河流形态进行竖向设计和平面布局,形成地形起伏的生态防洪堤,构建人工环境和自然山水格局有机结合的城市景观风貌系统。通过模拟自然特征,可形成多样化的水岸形式。由截弯取直到湖岸蜿蜒,顺应自然,恢复漫滩湿地,城市亲水性更好、活力更强。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遂宁将滨水岸线建设与改造整合成九莲州生态湿地公园、联盟河水系治理项目、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带、莲里公园,综合采取水生态治理、水环境修复、湿地公园建设、水系优化等措施,将原为砂石料场的莲里岸线打造为亲水公园,将原为滩涂荒地的席吴二洲打造为城市绿心,将原为“三面光”河堤的五彩缤纷路北延段打造为城市休闲湿地,不仅有效保护了天然岸线资源,而且将生态、防洪属性有机融合。

遂宁对试点区内适宜且有条件改造的岸线均进行了生态处理,建成了生态岸线38.8公里,打造了林水相映的生态堤防,营造了宜居宜人的生态环境。值得一提的是,岸线的生态化改造仍应以城市安全为第一要义,对于因行洪安全或建筑结构安全等因素确无生态改造可能的岸线,仍保留原硬质堤防。

耕织绿地 打造多元开敞空间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应与自然基底有机结合。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应当镶嵌在绿色之中,方可凸显出美感。城市建设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干扰不可避免,将这种干扰降至最低,是海绵城市一直以来的追求。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自身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的职能。同时,城市绿地又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拥有的水气循环功能,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流量和污染、增强土壤渗透性、减轻土壤的侵蚀、回补地下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具体的绿地优化,可实现对地块内雨水的控制和有效利用。依照自然肌理建设的大型城市绿地,最大程度顺应了城市自然水文肌理,自身又具备组织雨洪汇流的功能,能够削减自身及周边区域雨水外排,是城市内部不可多得的海绵体。

遂宁结合自身优势条件,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园林城市”“公园城市”建设,实现三城联创。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公园体系建设中,突出精品化和多元化,建设均衡分布在城区的社区公园小微绿地,改造一批现有公园广场,增设健身、娱乐等设施,融入文化元素,实现公园形态、社区生活、径流管控的有机融合。通过旧城改造、“城市双修”等措施,不断增绿添彩,提高绿化空间品质。

扮靓小区 美化市民生活空间

小区是市民居住的主要载体,是市民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空间。海绵城市进小区可改善小区地块及周边水文条件,控制径流、削减污染。在完善海绵设施的同时,通过精巧设计、增绿造景,实现“海绵效果”“美学效果”的集成。

针对新建小区,遂宁主要通过精巧设计实现美颜效果。对于本地大量采用的透水铺装,遂宁增加了喷涂要求(颜色变化搭配、突出城市标志等),在原本单调、灰暗的路面上增加色彩,实现视觉美化效果。对于地处丘陵地带的小区,通过自然地势高差,营造出蜿蜒曲折的汇流路径,在汇水充沛的排水分区打造生态塘链,降雨时作为雨水引流、滞蓄的海绵设施,非降雨时则作为小区景观设施。植物的选择关乎小区的美观和海绵效果,对于园路旁的绿化带,遂宁采用对道路初期雨水中污染物抗性较强的植物,起到净化初期雨水作用,雨水花园则选用旱、雨两季长势良好的植物,植草沟倾向于选择生长缓慢的草本植物,既兼顾海绵功能,也强调美观。

针对老旧小区,遂宁主要通过空间的梳理改善小区环境。针对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老旧小区,以解决积水内涝、配套不足、设施老化、雨污合流、水体黑臭等问题为突破口,梳理小区空间,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突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实效。应居民要求(翻修道路、排除内涝、增加车位、打通生命通道、提升绿化区域等),沿途布置透水地面、碎石渗透带、雨水调蓄池、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溢流通道等海绵设施,实现雨水先进海绵体进行消纳、再排往市政管网的要求,同时也将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民生愿望变成现实,真正实现了路平、水通、景美。

近年来,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一个重功能也看颜值的时代不知不觉到来。任何事物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发展,方可持续。海绵城市也正是兼顾了“面子”“里子”,才得以持续发展,由试点走向了示范。如今,海绵城市建设正值系统化全域化推进的关键时期,其模式、方法应更加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主动与相关领域接洽,主动创新,方可实现新时期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ImageFetcher (5).jpg

•李文杰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生态市政院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海绵城市、排水防涝、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近百个给排水和海绵城市类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参与的《拉萨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得全国规划设计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乌兰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二等奖。2015年至今,全程指导首批由中央财政支持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的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在各年度及最终的海绵城市绩效考评中取得优异成绩。主编的《遂宁:“自然生长”的海绵城市》一书,全方位介绍了遂宁海绵城市实践,深受业界好评。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