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 叶伯初
锐意改革谋房改 潜心实践为安居
2021-08-03 21:14:46    作者:林琳

ImageFetcher (4).jpg

叶伯初于1977年起担任上海市建委副主任,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主导了上海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不仅缓解了上海百姓“住房苦”“住房难”的心头之痛,更打破了绝大多数人持有的“住房靠政府”的陈旧观念,推动了住房由福利化向商品化转变,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停止福利分房,建立住房公积金,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拓展住宅建设规模……在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之时,上海率先推动了住房制度改革。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作为当时敲定上海房改方案的重要决策人之一的叶伯初,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叶伯初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在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他领衔的房改组大胆确立“推行公积金、提租发补贴、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建立房委会”的五大方针,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房改必须走商品化道路的共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房改定调。

在改革开放之初,上海市居民住房的紧张程度引发了空前的社会矛盾,寻求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成为迫切的课题。彼时,已超龄服役2年的叶伯初临危受命,负责牵头制订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房地产从计划经济转轨市场化,全国并无成功经验。在方案的起草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叶伯初思路清晰,工作责任心极强。与他共事的同事评价他说:“他注重细节,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出于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经过多轮讨论、反复修改才同意定稿。”

作为践行住房商品化的先行者,叶伯初带领房改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到香港、新加坡等地取经;在大量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了多种房改设想、用时两个月草拟了3个方案,最终经过召开10余轮座谈、征求了数百位各界人士的意见后,形成了上海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初稿。

住房关乎民生利益,房改方案能否得到最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为让房改方案经得起历史检验,叶伯初发扬了务实高效、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他在1990年年底组织开展了全民大讨论,使方案最大程度地反映群众主流意见,最终敲定了报批的房改方案。《上海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经模拟运行后,于1991年5月正式实施。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群策群力共同实现了住房制度的转轨,缓解了上海住房紧缺的矛盾。

此后,上海逐步实现了住房商品化和自住其力,改变了低租金、无偿分配住房的制度;建立国家、集体、个人三结合筹资建设住宅的机制,改变由国家、集体包下来的建房方法;还建立了公正权威的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决策研究、管理和监督机构,这在全国均系首创。

最终,原本是公共福利产品的住宅,从政府的大包大揽,到各单位实施的“谁家孩子谁家抱”,再到如今兼具保障性和商品性,叶伯初牵头制定的上海房改方案不仅为解决住房困难矛盾、住宅建设投资难等突出问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更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完全无经验到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实践,叶伯初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做出了一系列创新之举。回头来看,这一系列举措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住房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叶伯初曾说:“改革一定要给老百姓实惠,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这是基本经验。”

1979年,上海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为4.3平方米,现如今已超过34平方米。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房改成绩斐然。叶伯初牵头的房改方案不仅缓解了上海的居住困难,还为后来大规模地进行住宅建设,深入开展上海住房制度改革,形成新的住房体制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此外,叶伯初还积极推进了上海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在原上海外资委工作期间,他主导执行的“一个图章”体制,改变了上海全市的外资投资环境,创新了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至今仍颇具影响力。他在工作之余,还深入研究理论、实践问题,硕果累累,著有多部作品,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多篇。叶伯初敢试先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