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摸存量 提增量 保质量——西安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观察
2021-12-06 22:19:11    作者:包璋

陕西省西安市先后5次召开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专题会,指导制定《西安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建设规模、资金来源、土地获取、实施主体等。

西安市以问题为导向,走访市民群众问需求,实地调研项目问困难,落实了多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用地。近日开工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位于西安咸阳机场附近,规划建设1500套房源,用于解决机场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问题。

科学确定建设目标 始终围绕职住平衡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西安常住人口1295万人,相比2010年增加了448.5万,每年净流入人口超过40万。通过与统计、公安、人社、不动产等部门对接,摸清了新增人口的流向区域以及性别、年龄、就业、受教育程度、住房等情况,通过对现有公租房轮候家庭中的新市民、青年人进行筛查,测算出存量需求约10万套。按照2021年1月至9月西安市居住证办理数量,西安市预测2021年至2025年,西安城镇常住人口年均涨幅约25万人,其中大专院校毕业生约15万,占流入人口60%。据此测算,每年新增需求约为4万套,5年共计20万套,加上10万套的存量需求,西安“十四五”时期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总需求约30万套,五类土地需供应1000公顷(存量土地、房屋和园区用地接近70%),总投资规模约1250亿元(政府25%,其他各类市场主体75%)。

按照职住平衡规划思路,西安市首先对流入人口进行了分析,发现60%以上的流入人口集中在高新区、西咸新区、经开区等产业密集区,其他城区分布均匀。其次对交通早晚高峰进行了观察,发现早高峰向西方向拥堵,晚高峰向东方向拥堵,潮汐现象明显,而高新区、西咸新区这两个产业密集区正好位于西安西部。因此,西安市把“十四五”时期60%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在了高新区、西咸新区、经开区,其他项目则依据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和各业态分布等进行布局。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广泛宣传征集项目

将原来的人才公寓、人才房以及符合保障性租赁住房总体要求的各类房源统一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进行管理,明确全市保障房体系包括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分类明确“三房”保障对象。在全面满足公租房保障对象住房需求并不改变公租房性质的前提下,多余公租房可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统筹使用,实行差别化租金。

将原商品住房配建公租房相关政策调整为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易地配建资金调整为宗地成交总价的15%,统筹用于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管理。鼓励将城中村安置住房及其配套商业用房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交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鼓励在地铁上盖、地铁站点周边、公交场站上盖等物业中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单列保障性租赁住房土地,年供应量原则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15%,未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土地的,不得出让商品住房用地。

广泛征集项目,主动上门宣讲,开展“陪跑式”审批服务。从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出台至今,西安市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同志逐渐由听众变成讲师,他们把进企业、进院校、进单位、进村组宣讲作为推进工作的方法之一。相关部门全程“陪同”比亚迪西安高新厂办理全市首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目前正在“陪同”办理第二份《项目认定书》有关手续。

截至目前,全市已征集存量土地建设项目34个,其中,12家企事业单位利用263亩自有闲置土地建设5831套;高新区、港务区、航空基地利用172亩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4989套;18家企业利用存量闲置房屋改建7879套,总占地面积达622亩。

示范项目引领带动 国有企业走在前列

西安市正准备打造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典型示范项目,带动全市项目有序高质量跟进。市属的安居集团、轨道集团、水务集团和城投集团等企业态度积极,纷纷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挖掘潜力,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

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帮助比亚迪西安高新厂优化441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规划,力争打造成西安市产业园区工业项目配套建设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市安居集团联合长安区,将滦镇示范区3000套安置房,打造成西安市闲置低效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

市轨道集团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覆盖面广、通勤时间短的优势,准备在地铁5号线三殿村站打造1500套地铁上盖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水务集团利用企业自有闲置土地,高标准打造一个市属国有企业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建设1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

城投集团研究利用自有公交场站,打造公交场站上盖12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外国语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约1500套的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示范项目。

下一步,西安市将通过启动建设一批示范项目,不断积累户型结构、租金标准、审批流程、资金投入、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经验。“十四五”时期,西安市发动市场主体建设完成3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为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提供保障。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