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提升抗震防灾能力 守护和谐美好家园——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抗震防灾工作综述
2022-06-29 08:07:40

6月1日17时00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按规定启动III级应急响应,指导灾区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应急评估等工作。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立即组织人员第一时间奔赴震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经排查,雅安市全市没有发生因房屋倒塌致人伤亡的情况,特别是2013年芦山7.0级地震以后,芦山县新建的1737栋城镇房屋、15125栋农村房屋在此次地震中都未出现倒塌情况,市政基础设施未出现严重受损情况。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地震的最高烈度为8度,虽然芦山县抗震设防烈度仅为7度,但是灾区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依然经受住了此次地震“考验”。

ImageFetcher (1).jpg“4·20”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芦山县新貌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各项工作,健全城乡建设抗震管理体系,高效应对地震灾害,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水平不断提升,切实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决策部署,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从制度建立、标准制定、人才储备、隐患消除和应急处置五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抗震防灾能力,有力有序地应对了“4·20”芦山地震、“8·8”九寨沟地震、“6·17”长宁地震、“9·16”泸县地震等多次地震灾害。

坚持政策法规先行 建立一套管理制度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切实发挥政策法规的基础性、保障性和引领性作用,努力提高依法履职能力,通过认真总结历次地震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抗震防灾规章制度,为抗震防灾事业的依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ImageFetcher.jpg汶川县全景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3个月的时间里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并以省政府令第226号印发,为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的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提供了政策指导。2013年,在全面总结“5·12”汶川地震以来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编制《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并以省政府令第266号印发,对城乡抗震防灾规划、工程抗震设防、工程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既有建筑抗震使用、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2017年,聚焦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出台全国首个农村住房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明确提出要增强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结合脱贫攻坚农村住房建设进行全面贯彻实施,不断提升凉山彝族自治州等贫困地区的农村住房建设抗震设防意识。

ImageFetcher (2).jpg“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映秀镇新貌

2021年8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迅速开展《条例》宣贯培训,多渠道、全方位普及相关规定,提升了行政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建设工程抗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为《条例》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聚焦《条例》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历次抗震实践经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正在组织编制隔震减震相关地方标准,为贯彻落实《条例》提供保障。

强化科学技术支撑 制定一套标准体系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将技术标准作为工程建设的准绳和底线,注重抗震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出台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强化科技支撑力度,同时严把工程建设各个流程关,保证抗震防灾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标准体系。编制发布《四川省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规程》《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应用技术标准》《四川省高烈度区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关于抗震设防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印《四川省农房抗震评估与加固技术导则》等技术指导文件和《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构造图集》等农村住房通用图集、质量安全手册、抗震设防挂图等300余万册,加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减隔震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指导抗震防灾工作依规开展。

严格标准执行。坚持把工程抗震防灾要求贯穿于新建工程的选址、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定期组织勘察设计质量抽查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严格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抗震设防专项审查(论证),压紧压实五方主体抗震设防责任,实行施工图抗震审查一票否决制度、工程质量统计报告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确保工程抗震防灾要求落地落实。

围绕人才队伍建设 储备一批骨干力量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落实抗震防灾要求的重要抓手,组建专家队伍,储备专业技术骨干,提升抗震防灾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效能。

强化技术力量支撑。分组、分片区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和乡镇建设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农村住房建设从业人员的抗震防灾意识与能力,并组织结业考试,发放农村建筑工匠合格证书,截至2021年年底,共培训3万余名乡村建设工匠,广泛参与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全过程;同时培训2000余名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一线监督人员,从工程质量监督环节保障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的能力。建立“到乡、到村、到点、到户”的农村住房建设监管巡查制度,确保落实抗震设防措施。遴选岩土工程、市政建设等领域的143名专家,组建抗震审查专家库,为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建强应急救灾队伍。结合多次震后应急评估实践,加强震后房屋建筑应急评估专家培训,共计培训1200余人。大力强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组建了工程勘察、建筑工程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工程监理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6大类77家单位组成的省级抢险救灾队伍,有效充实应急救援力量,提升应急救援专业能力水平。

狠抓风险排查整治 消除一批安全隐患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坚持早发现、早消除的工作思路,省、市、县三级协调联动,深入开展房屋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消除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建立联动协调工作机制。印发房屋建筑和人员聚集场所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定期召开协调机制工作会,督促工作落实。积极开展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全面摸清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承灾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底数。坚持“边普查、边整改”,针对普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通过维修加固、老旧小区改造等方式及时进行整改。

建立信息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建立“全省房屋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房屋质量安全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施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关工作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肯定,有关做法向全国推广。

开展自建房专项整治。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抓好“百日攻坚”,全面摸清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坚持“边普查、边运用”,全力推进房屋建筑特别是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持续推进农村住房改造。以脱贫攻坚为契机,持续实施农村住房抗震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截至2021年年底,共实施农村住房抗震改造1.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258万户,有力提升了农村住房的抗震性能。

紧盯战时抢险救灾 形成一套应急机制

结合历次抗震救灾经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以地震灾后应急抢险期间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指挥协调、灾后评估、应急救援的完整应急机制。

强化指挥协调。修订完善《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建立省、市、县三级相协调的预案机制,构建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要领导为指挥长,机关各处室和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为成员的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抗震救灾指挥部。

建立快速反应评估机制。在“8·8”九寨沟地震、“6·17”长宁地震、“9·16”泸县地震、“6·1”芦山地震等发生后,立即组织发动行业协会、鉴定机构、质监机构和评估专家,在24小时内集结完成直接奔赴震中,96小时内完成数万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应急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过“红黄绿”三色标识张贴于建筑物醒目位置,让群众对自己房屋的安全状况一目了然,用于指导灾区群众疏散撤离和回迁安置,得到了灾区群众的高度肯定。目前正在组织研发震后应急评估软件,预计今年内投入使用。

全力提升城乡建设抗震防灾能力,更好助力城乡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抗震防灾工作的根本遵循,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抗震防灾基础,把抗震防灾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有力保障城乡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的安全,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