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救回2200年的古槐!他被大家称为“古树保护神”
2022-11-29 11:01:19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

古树名木被称为“绿色活化石”,不仅是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孕育了绝美的生态奇观,承载着群众的乡愁情思,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研、景观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国家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正在扎实开展,逐步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全国范围内热爱、保护古树名木的社会氛围也日渐浓厚。如何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行动之中,延续“绿色活化石”的枝繁叶茂?

和林木打了半辈子交道

退休后他仍致力于古树保护

“江苏宿迁哪里有古树名木?最老的有多少岁?谁的‘胸围’最粗?哪株古树最富有传奇色彩……”对于这些问题,84岁的宿迁老人张用宪心里门儿清。

张老与林草事业结缘了大半生。1965年,他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从东北的小兴安岭到西南的玉龙雪山,他曾在多个国家林场工作;1981年,张用宪调回家乡宿迁,任嶂山林场场长。

研究苗木培养、提高存活率已成为张用宪的职业习惯,他对古树名木也逐渐着了迷。

1998年退休后,他经常一个人带上干粮,背着水壶和相机,到各地发掘和研究每一株有价值的古树名木。“发掘容易,调研容易,但是保护不容易。为了古树能够更好地活着,对我来讲这也是职业道德所趋。研究过程中,我感觉重点在于如何让古树得到复苏,让被抢救的古树焕发青春、‘返老还童’,所以要研究如何让它有新的根系,进而才能够茂盛。”

用近乎“极端”方式留下古银杏树

抢救两千年古槐让其重焕生机

宿迁的项王故里有一棵生长了600余年的银杏树,此地后来改建为一家酒店。1998年酒店改造时,按计划这棵古银杏是要被砍掉的。情急之下,张用宪大声疾呼,用近乎“极端”的方式要求保留下这棵古树。

最终,这棵古银杏保留了下来,如今的银杏广场成了人们纳凉、怀古的好去处,项王故里景区也因此增添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而真正使张老被市民称呼为“古树保护神”的,还要说起他用一双妙手让项王手植槐再披新绿、重焕生机的故事。

项王故里镇园之宝——项王手植槐为三代再生树,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相传这棵树是项羽16岁离开家乡之前栽下的,被誉称为“天下第一槐”,也是“江苏古树之最”。

1998年至2001年,张用宪通过连续的观察和细致的研究,发现这棵古槐枯死的范围正逐渐扩大。张老做了一个大胆的判断:项王手植槐“生病了”,亟需“治疗”。“原来这棵树高10.6米,3年下降到6米了,160平方米的树冠还剩60平方米。后来我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锈色粒肩天牛(虫害),它对槐树影响特别大,两三年就能致槐树死亡。”

找到千年古树生病的根源后,张用宪迅速将项王手植槐需要及时治疗的信息反映给了相关部门。与此同时,他主动请战,多次自费到北京和南京找林业专家商讨、修改完善复壮方案十余稿,并邀请专家到宿迁实地“问诊”。

复壮方案实施中,他坚持每天到现场查看救治情况,亲手换土、施肥、浇水、涂油防腐、喷注复壮素。最终,项王手植槐病树返春,慢慢长出了新的枝叶。

如今,张老一有空闲,就会去看看这棵找回青春的“老友”。“把这棵树抢救活后,大概这20多年,树冠扩大了好几倍,现在有3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向外扩支架。我感到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我活着,就一定把这项工作做到我不能动的时候为止。”

将多年研究写成七万字日志

他说,提升保护意识和专业性是关键

在张用宪多年如一日的精心守护下,宿迁皂河龙王庙行宫古树群、宿迁市林果站院内的西玛杨、老城区中山路的悬铃木、丁嘴镇储嘴村的榔榆、周总理故居的观音柳……每一株古树名木都重获新生、枝繁叶茂。

基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多项研究课题在业内广泛传播,并写就了七万字的《宿迁古树名木志》,手绘了宿迁古树名木分布图。

不过,张老也坦言,保护古树名木的过程并非时刻一帆风顺,因为缺乏专业认知和修复能力导致“好心帮倒忙”的情况偶有发生,提升各部门和老百姓的保护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迫在眉睫。“保护古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有很多科技内容在其中。在很多人的意识中,嘴上说古树保护很重要,但行动起来似乎就不一样了。有人认为,这棵树只要还有叶子,那它就是活着的,这也会给保护工作带来麻烦。”

古树名木分布范围广泛,管护不易,尤其是管护单位和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更是成为古树名木管护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在一些古树养护不当的案例中不难发现,有些古树虽然砌有树池,但树池周围又搭建了大面积的水泥地坪,且树池规格偏小、池内缺乏透气装置;有的古树生长在水泥路中间,被老百姓奉为神灵,枝条上挂满祈福的红布条,树池内摆有香炉,香烟缭绕,严重影响了古树生长。

对此,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与古树名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丛日晨表示,古树名木相比普通苗木,需要更加专业的养护,要培养一批地方古树保护技术人员,同时提升古树保护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古树是一个古老的生命体,可以把它理解为100岁以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它本身出现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我们对古树进行保护复壮前有个基本的要求叫‘一树一策’,怎么提高专业队伍的水平,或者从国家层面怎么提高门槛准入,这是非常核心的。”

北京绿化基金会理事长杨树田则建议增加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并使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古树名木的保护队伍中来。“对于市属公园或者重点历史文化遗迹中的古树名木,总体上管理力度比较大。对于一些在民间的古树名木,我们在做一些调研、摸底工作,对于有些还照顾不到的地方,会发动社会参与、筹集社会资金来救助。”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