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湘潭市雨湖区实干加巧干 统筹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
2022-12-05 10:06:03    作者:李剑波 罗聪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力的民生工程,在拉动经济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湘潭市雨湖区以实干加巧干,攻坚克难,大力推进老危楼、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2020年至2022年,雨湖区实施棚改项目27个,共计2794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86个,惠及2万余户;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5个,共371户。

聚焦民生 老危楼改造连片升级

雨湖区作为湘潭市的老城区,相当一部分房屋建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改造任务艰巨。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群众安居乐业,雨湖区近年来作出系列探索创新。

关切民生,开好修缮“处方”。今年雨湖区的5个改造项目涉及828户,房龄都在30年以上。为开好“处方”,雨湖区对辖区内城市老危楼进行全面摸底,对收集的信息建档立册。召开居民听证会,广纳民意,因房施策。

把握共建,破解实施难点。充分调动街道、社区力量,逐户宣传发动;在项目现场设立办公点,开门“众筹”意见;成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四员队伍”(政策宣讲员、民情观察员、施工环境维护员、施工现场监督员);改造后引导业主成立自治委员会,巩固改造成果。

强化创新,引领片区开发。湘潭北二环城中村改造项目紧邻湘潭大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依法推进、严控债务”的原则,项目引入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以湘大附属实验学校为核心对片区进行开发建设、产业发展与运营管理。

创新提效 多元化参与成效显著

近年来,雨湖区抢抓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按照“多元化参与、系统化改造、市场化运作、立体化管理”的湘潭模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紧扣民意,创新提效。创新共同缔造理念,从设计到施工让群众按需点单,达到“两个80%”标准(征求80%以上业主意见,且获得其中80%以上业主同意),并经过“三个程序”(两轮征询、两轮公示和两级评审)方可启动改造。将海绵城市、绿色社区、城市更新等理念有机融入项目规划,解决下水堵、屋面漏、楼难爬等问题的同时,又补齐停车、卫生防疫等短板,做到里子面子双提升。

紧扣政策,协调联动。密切关注、积极对接老旧小区改造政策,2020~2022年,共争取各类政策资金3.53亿元。特别是专项债方面,2020年年初支持政策出台,便立即将全区老旧小区改造及基础设施配套策划包装为总投资12.32亿元的统包项目申报,目前已获批1.78亿元。

紧扣问题,整体优化提速。针对部分改造后物业服务企业进驻、运营管理未能及时跟进的问题,雨湖区加强督促中标单位强化合同履约,加快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大社会资本配比投入。目前,和平邻里中心项目省建三公司已投入配比2500万元。同时,发掘特许经营资源,通过充电桩、快递柜等便民设施,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效收益机制。

统筹考虑 保租房建设筑巢引凤

保障性租赁住房,事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安居乐业,事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雨湖区共有高新区申报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4个,311套;湘潭大学1个,60套。目前,已完工210套,余下161套正在加紧推进。

雨湖区统筹组织园区、高校、国企按照“政府支持、多方参与、供需匹配、职住平衡”的原则全面做好住房需求摸排、分析、规划;坚持“园区产业发展、人才住房保障、房地产开发市场、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个统筹为导向,合理申报需求,推进项目建设。

在人才需求旺盛的雨湖高新区,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模式主要是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建设。高新区与园区企业通过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缓解企业员工的居住难题,同时通过政策资金支持,解决企业住房建设问题,不仅为园区招引企业提供助力,也为企业招揽人才免除后顾之忧。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