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迈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新征程——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侧记
2022-12-15 10:19:44    作者:孙思妍

12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名城学委会”)主办、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承办的“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

今年适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党的二十大也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本次年会聚焦“迈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新征程”,特别邀请了阮仪三、汪志明、朱嘉广、吴明伟、应金华、杨律信、王瑞珠、李国恩、吴庆洲、郭旃、单霁翔进行视频发言,回顾40年名城保护和学委会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会议还邀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伍江致开幕辞,各位嘉宾对新时代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提出了新期待、新希望和新要求。

名城学委会主任委员张兵在发言中表示,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以来,名城学委会的前辈们以坚忍不拔的专业精神,不断推动保护规划实践和制度的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要求,学委会的委员们应深刻领会并开展长期而系统的探索,结合国情探索不同地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探索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让人们能广泛享受到遗产保护带来的福祉,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探索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利用的创新路径;积极开拓文化遗产领域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新空间,促进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作为学术组织,名城学委会继续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开展理论化的整理和提炼,不断发展完善文化遗产的保护哲学和理论。主题报告环节,9位专家学者围绕历史城市保护的中国经验、建成遗产保护传承的空间规划政策、数字名城探索实践和区域性遗产保护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

中规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表示,应通过梳理价值展示体系、研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技术体系、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方式,不断丰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一我国独创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心副主任孙健认为,水下文化遗产文化价值高、密度大、分布相对集中、范围比较大且分散,今后需要重点关注并设置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区。陕西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周萍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和陕西碑林博物馆为例,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文物展陈方式。同济大学教授张松提出,建成遗产保护传承应从过去蓝图式、愿景式的目标转变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保护性整体规划,需要技术、法律和资金的支持。

同时,同济大学教授邵甬分享了HUL(历史城镇景观)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启示,强调保护策略、宜居策略和产业策略三位一体,形成共同缔造模式来保护遗产地。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霍晓卫重点关注有泉的历史城市保护,以济南市、安宁市温泉镇和临汾市洪洞县为例,认为保护泉文化景观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规院名城所学部主任钱川从构建街区更新工作体系、挖掘和展示街区文化、处理好街区保护与居民生活的关系以及动员群众参与老城保护更新四个方面,讲述了北京市崇雍大街的街区更新工作。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孙永生介绍了广州市建成文化遗产普查信息平台、运用数字化测绘技术推动历史文化街区测绘建档和对历史建筑进行智慧化监管等措施,认为应持续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数字化建设。中规院名城所所长鞠德东则提出省域城乡保护传承体系是国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整体性出发,凸显省域特色,通过上下联动的方式强化省一级作为统筹协调管理的抓手,做好省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此外,青年论坛上,7位青年学者也就如何更好地推进历史文化保护进行了分享和展望。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