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北京深化法治精治共治 消除堵点痛点难点
2023-01-16 09:53:37    作者:京轩

近年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初见成效,1.6万个小区(村)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稳定在18%以上,其他垃圾减量率超过3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以上。通过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法治、精治、共治,各品类垃圾收运处理全链条基本贯通,践行绿色生活新时尚的社会文明水平大幅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已成为北京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生动实践。

法治为基增强制度刚性

通过修订《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强化源头减量措施,严格限制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明确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产生者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增强了垃圾分类的制度刚性,强化了分类行为规范,为垃圾分类从倡导参与进入到强制落实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为配合《条例》落地落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制度性文件80余项。其中,分类和减量指引34项,实现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在餐饮商超、医院、学校、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电商快递等各行业各领域落地实施。

在全国率先实施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制度,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已完成排放登记的管理责任人4.39万家,新版运输合同签约率达到98.2%,排放登记、合同管理、称重数据通过市级平台管理,提升非居民厨余垃圾精细化管理水平。

强化监督执法,建立“日检查、月考核、月点评、月约谈”监督机制,两年多来检查出点位问题6万余个,每月将考核成绩一对一通报到各区,并对排名靠后的区进行约谈。

精治为先坚持系统治理

北京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科学为指引,遵循系统化、精细化治理思路,聚焦“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三个关键,推动垃圾分类在京华大地形成“北京实践”。

实现体系重构,围绕“4+2”品类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全品类、全链条、全覆盖”的目标要求,狠抓链条体系建设,打通“堵点、痛点”,实现了适应“四分类”(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重构。

改造建设固定桶站6.35万个,改造提升密闭式清洁站805座,改装垃圾运输车辆4274台,建成分类驿站2095座。现有焚烧、生化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2座,实际处理能力2.51万吨/日,基本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推进可回收物、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体系建设,规范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交投点、中转站、分拣中心体系建设,组织各区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规范市场秩序,指导首开集团开展“物业服务+社区再生资源回收”模式试点,激发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内生动力。

注重城乡统筹、示范引领,在城市居住地区,推行居民家庭“两桶一袋”分类模式;在农村地区,推行上门收集、垃圾不落地,厨余垃圾与农林废弃物协同处理。目前近1.3万个居住小区、3000余个村实现垃圾分类制度全覆盖、无死角。

搭建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贯通的生活垃圾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服务平台,强化顶层设计,突出管理职能,实现“一网”数据汇聚、数据共享,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的“一链贯通”、协同管理,目前全市49个末端处理设施、6121辆垃圾运输车辆、833座密闭式清洁站数据信息实时上传。

共治为要推动全员参与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高度社会化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社会协同、多元参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同时,垃圾分类成为助力实现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注重党建引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谋划实施、部署推动、督促落实,推进“一把手”负责制,各部门、各区、各街(乡镇)、各单位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进领导小组。

为强化统筹调度,本市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调度机制,成立“一办十组”,已召开187次调度例会,采取逐区体检分析、“每会一题”等方式,对重难点攻坚推进,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联动响应。

纳入基层治理,社区(村)党委统筹居(村)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入户回访指导,建立重点关注居民清单,实施精准指导服务。

通过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居民议事厅等形式解决投放时间、桶站设置等难题,形成了居民自治、服务为先、共商共建的鲜明导向,夯实了城市基层治理基础。组建基层赋能讲师团,编制基层赋能指导手册,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分享成功经验,持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推动社会协同,全员参与,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举办新闻发布14次,及时回应市民关切。联合中央媒体、市属媒体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播出《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专栏节目共249期,宣传典型经验做法。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垃圾分类新模式,构建起广泛的社会动员体系。全市4218个社会组织发布垃圾分类桶前值守项目9483个,共招募志愿者41万人,记录时长1077万小时。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标,将深入开展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每月梳理垃圾分类管理居民诉求形成台账,定期组织调度,推进长效管理机制形成。

截至目前,市民反映垃圾清运问题的诉求量同比下降80%,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东城区形成社区微循环、街道小循环、区级大循环的问题处置模式,实现垃圾桶站设施精确监管。丰台区开设生活垃圾分类检查APP,市民热线投诉集中、媒体曝光等点位重点查处。

垃圾分类事关民生福祉、城市文明和首都形象。据介绍,下一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干笃行,落实生活垃圾分类“贵在坚持、重在突破”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我主导”活动,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形成“人人动手、家家参与”的良好氛围。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