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加强工程安全标准化管理 推进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
——全国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专题研讨暨现场观摩会在西安举办
2023-05-09 21:17:05

压实主体责任 维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环境

对话嘉宾:

邱宇山西省建设监理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数字化专委会筹备组组长

贺永勇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北公司助理总经理

胡源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副经理

缪玉国苏州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ImageFetcher (10).jpg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建筑安全“一失万无”,须臾不可放松。各位认为新形势下,建筑业安全发展思路是否产生了新变化?如何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来保障“万无一失”呢?

贺永勇:首先要注重企业安全文化的打造、贯彻和执行。一是强化安全领导力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一把手”的领导力作用来解决“安全生产”疑难杂症;二是强化全员安全履职,所有新入职员工必须经过3个月的项目一线安全岗位实训,学训结合,从源头提高安全认知。通过全员岗位安全履职考核,结果应用与薪酬挂钩,高效促进各层级管理人员执行力;三是打通安全管理最后一公里,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从教育交底到流程点检,指导一线按流程开展安全作业。通过班组长培训、行为安全之星活动正向激励,激发作业人员安全作业意识。其次要聚焦赋能现场实际应用的体系机制完善。在建立安全标准化设施设备管控机制方面,我们成立绿色科技发展公司,从源头把控标准化设施安全,推进差异化的安全设施自主生产及管理。针对标准化设施安装、验收、维护、拆除实行一体化管理,结合开展安全设施设备“点对点”服务,采取单独设计定制,创新性解决标准化设施管控难题。

胡源:中国十七冶集团强调穿透式的管理。什么是穿透式的管理?就是要把安全管理从企业的最高决策层贯穿到施工现场的一线作业人员。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建筑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显著,建筑施工安全的关键风险点聚焦在一线作业人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加强安全管控:一是除了常规的进场三级教育,还给每一个作业人员建立个人档案。档案里包括年龄情况、家庭情况、从业经历等,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分类、分级管控。二是完善数字管控、远程管控。公司总部设有数据监控中心,定期随机远程抽检项目,排查安全隐患,进行安全整改,增强了安全意识。三是加强对项目经理的制度管控,抓住安全管理的关键少数,严格问责与处罚。对于失职的项目经理会调整到安全岗位实习6个月,出现重大安全隐患的会调离岗位。

缪玉国:苏州市为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对大型机械设备进行“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设备出厂、采购(租赁)、安拆、维保、检测、验收到工程结束,甚至设备周转安装到另外一个项目上,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一机一档的管理。此外,大型机械设备生产单位的信息、使用企业和人员信息以及设备租赁、安拆、维保、检测、验收等信息录入信息归集系统,通过信息归集系统生成“一机一档”二维码,实现建筑起重机械档案记录扫码可追溯,机械设备也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主持人: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建筑业重点发展任务,提出“抓施工现场,要向科技进步要质量、要安全、要效益”。各位认为,如何以科技赋能安全生产,实现建筑工地“智慧变革”?

邱宇:建筑业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产业升级。参数化设计、三维可视化模拟、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制造业理念,伴随工业化大流水生产模式等纷纷融入建筑业,对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产教融合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路径,可以构建按需定向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对于发挥人才优势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筑业而言,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将有效提升施工现场建筑工人理论基础和技艺水平,为建筑业人才培养“造血”,为建筑业发展持续“输血”,实现凭经验施工的“土匠人”到从专业角度看问题的“行家里手”的转变,提供一条从“工”到“匠”的成长通道和职业路径。

缪玉国:以科技赋能安全生产,主要从三个方面实现建筑工地“智慧变革”:一是增加科研方面的投入,创新智能硬件应用;二是加大科研人才引入力度,注重人才培养;三是扩大科技数据来源、提升科技数据质量,提升“智慧化”整体水平。苏州市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赋能安全生产监理,全市工程监理人员全员配备监理工作记录仪,将监理工作的履职行为拍摄上传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统一平台“现场质量安全监理监管系统”。通过该平台,可以实时了解监理人员在项目现场的质量安全检查记录,实现了对建设过程、关键部位、重点环节的全覆盖,改变了传统监管方式,提高了监管效率,保证了监理工作的公正、透明,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出了新探索。

贺永勇:中建八局西北公司聚焦应用型创新、全面开展技术先行工作,对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风险、质量风险予以先行攻坚,在全公司重大项目开展全方位辨识安全风险,针对性采取本质安全设计,有效减少和避免安全风险,通过“大安全”管控提高施工安全指数。以咸阳机场项目为例,我们聚焦大平面管理过程中的交通运输风险,设计形成了国内首创的交互式栈桥,并结合楼层平面吊装及行车通道,优化加大了部分楼板面的钢筋密度及规格,在确保结构安全情况下,大大减少可预见的交通安全风险。在方案先行方面,重点结合社会面已有设备、工艺、材料开展方案的优化和创新,在整体施工方案上实现突破,减少后续施工的安全风险。

胡源:当前,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本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基石作用越发凸显。然而,建筑业一线施工人员大多是“放下镰刀、拿起瓦刀”的农民工,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低、流动性大等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的发展,农民工向职业化建筑工人转化、建筑工人转型升“技”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十七冶集团的部分项目上已广泛地采用建筑产业机器人,可以进行测量、抹灰等操作。但是这种机器人的制作不是建筑业企业的强项,我们要和制造业企业联合研发,减少劳动作业人员,降低安全管控的风险。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