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张辛教授《中国书法之道器及其流变》新书发布会举行
2023-06-05 09:36:25

6月3日,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辛《中国书法之道器及其流变》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崇贤馆举行。

图片1.png

本书是张辛教授四十多年来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和教学之余,陆续发表的一些关于书法的讲稿、短文、书序之类的结集。在本书中,张辛教授抽丝剥茧,沿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不仅将多年来对中国书法道器论及其流变的研究铺展开来,还详细讲述了其对中国书法起源论和碑帖学的研究,是一本从中国书法的起源到中国书法独特的精神内涵、从中国书法的文化与社会功能到中国书法的流传与海外影响,全方位展现中国书法历史、内涵与演变的作品。

张辛老师在发布会上和大家分享道:“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国文化的典型和代表性的产品。我在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余,因性情所好而进行的书法教学和研究有一个明确的基点,就是从中国文化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其特殊产品的书法艺术。中国汉字从实用到艺术,在日常实用性书写过程中升华成一种艺术,这在世界两千余种民族文字中是绝无仅有的。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特有的和典型的产物。因此要认知书法必先通中国文化,先通国学。”

张辛教授指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内涵是道文化,是礼乐文化。何谓道?韩愈说:“读书必先识其字”,故要理解“道”,必须从“道”的古字和本义开始。“道”的古字由首、止和行三部分组成,由此《说文解字》指出了它的本义:“所行道也”。而既然是一条道,那无论大道、小道,无论水路、陆路,无论西方文明之道,还是中华文明之道,只要是道,那必备五大元素:主动者、起点、根据、途径、归宿。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是中华文明之道,那前三个元素相对重要。第一个元素“主动者”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质:重人,重人道。荀子云:“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第二个元素“起点”决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重根,重源头,重传统、重祖宗,重大人,与西方文明大异其趣。第三个元素“根据”最重要,我们的人文祖先根据什么而开辟了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三大文明的发展道路?孔子告诉我们:是天道,是我们人文祖先根据天道走出来一条中华文明之道。《易文言》说:“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指出天道乃中正之道。我们人文祖先正是以中正的天道为根据,为法本而开辟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而这条道就被孔子称之为“中庸之道”。这就是《中庸》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教养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中庸有两个关键词,一曰中,二曰庸。中者,适中、合适之谓,力求适时、适地、适度;庸者,“用也、常也”(朱子语),用即用中,即按照合适的方式做事。中国文化之所以绵绵不断五千年,主要就是由于中庸观念发挥着主体作用。

道的本义既然是一条道。那么,无论广狭短长曲直,浓缩之无非一线条。这就是中国书法历史性地选择线条作为其形象组织和主要表现手段的文化渊源和哲学依据所在。礼者,理也。理即纹理,条理,肌理。肌理是事物的内在的和共性的构成。肌理非他,正是线条。于是线条就具备了三大特质:内在、简、自由。于是,我们的先人选择了线条,用内在的肌理,用内在线条,抒发内在情感,表现内在心灵,顺理成章,体现出卓越的智慧。

书法既然选择了线条,因此书法绝不是造型艺术,书法表现不是力度、张度、重度、强度,不是外在感官刺激,不是苦怪粗野,而是文、美、雅、真,体现的是温和的力量,是从内部发生的感动人的力量。书法实践不仅仅是在心情娱乐,更在德性修养。书法是修养心性,提升生命境界之重要而适中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至于书法之器是指书法的技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工具,一是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手段。工具至简,即笔、墨、纸;手段至简,无非是笔法;点画;结字;章法。简单展开来,就是中锋运笔,有藏有出,“笔笔还其本分”;点画坚实,笔墨老到;结字要“背字形”(米芾语),把“晋唐人字一一录出,时相参取”(董其昌语);章法要行气贯通,气脉相连。于是中国书法的审美价值和理想境界终于可以实现:整体和谐,多样统一。

张教授认为——书法评判的标准无非二字:一是文,二是古。文不文见修养,古不古见功力。

张辛教授在发布会最后说道:中华文明之所以绵绵不断五千年,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拥有成熟稳定的汉语和汉字体系。因此我们对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要格外珍重,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我这一辈子就做了我讲的八个字“文以载道,传播国学”。

崇贤馆馆主李克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潜心弘扬传统文化,于古籍整理、出版功劳卓著。庚子春新冠爆发初始,我居家做线上教学,并开始整理小藏明清名家所刊印章,每天乐乎其哉。这时据说久已青眼于我的同道李学长由友人江力兄引见,来蔽舍谈拙作国学讲稿、文物研究和书法著述的出版事宜。感动之余,欣然从命。于是这本小书终于与读者见面。非常感谢李克兄、江力兄以及为小书付出劳动的崇贤馆诸编辑。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先生和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林阳先生出席并表示:张辛老师的《中国书法之道器及其流变》这本书太专业了,张辛老师在国学考古专业之外很大的功夫在研究书法在创作书法,他对书法理论的引经据典的深度研究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李克馆长最后做了简短总结,他说,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与张辛教授相识已有40载,我个人非常敬佩这位北大学长。他一直是我心中的博学而耿介学人的榜样。我最大的感受是,他能以三大情怀来立世和行事,传播国学。一是,他能以读书人的天下情怀,信守儒家的中庸之道;二是,他能以北大先哲的担当情怀,直陈修已安人之策;三是,他能以时代书家的道器情怀,以艺臻道、以心呈道,心书一体。

下附张辛:《中国书法之道器及其流变》后记

12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