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打造“15分钟农村社区生活圈”——上海浦东惠南镇探索农村物业管理路径小记
2023-11-06 21:42:53    作者:丁艳彬

村级物业服务管理水平低、公共设施“重建轻管”……面对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难题,如何让物业服务入乡随俗?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整建制引入有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进村,为村民提供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等要素类管理服务,推动乡村治理质效和群众幸福感同步提升。

幸福村民“点单”物业服务

在幸福村物业服务中心门口的公示栏中,清晰地展示着保安保洁、日常维护、绿化养护等服务内容,所有任务落实到人,每项服务内容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也全部公示。

“我现在幸福指数很高,家里的很多事情,招呼一声,立马解决。”谈起物业服务,村民李先生赞不绝口。这种“立马解决”,得益于市场化运作+政府“惠管家”托底的方式,让村民对物业服务的“点单”得以落实。

“惠管家”充分发挥区域党建联盟作用,汇集属地单位资源开展“4+X”的便民服务,即以“水电气网”4项核心服务为基础,房屋应急维修、老年人家政、环境消杀、除四害等服务为拓展,设置服务热线为村民提供一站式居家物业管理服务。

五级网格构建服务体系

惠南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街镇—镇管社区—村党组织—微网格—队组”五级网格管理体系,打造惠南特色的“1+4”乡村管家服务模式,即村党组织引导指导、物业化管理村民理事会自主决策、村集体(村经济合作社)统筹落实、N支志愿服务队参与辅助、物业服务管理员配合协助(或物业服务企业合同约定服务)的模式,形成“党建引领、组织共建、网格治理、村民自治”的治理服务体系。

同时,由村党组织牵头,制定“村民说事”“民情恳谈”“村级协商”等议事流程,运用“三会”“四议两公开”等自治载体,成立物业服务质量监督小组,对物业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督。

两种模式探路乡村治理

针对地广人多面大的特点,惠南镇因地制宜地选择了“综合型”和“围合型”两种服务模式。

“综合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主要适用于村民居住地理位置相对分散,区域较大、难以集中管理的行政村。“围合型”物业管理服务模式则适用于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村民对物业停车管理等服务有较高诉求的行政村。

据悉,目前,惠南镇各试点村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服务类型,由乡村管家团队牵头,为村民提供全时全域的三大类服务。基础服务由镇政府通过统一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养护公司,把村庄绿化河道养护、主次干道保洁、垃圾清运等基础物业服务进行“托管”。

便捷服务方面,组建“1+N”服务队伍,一支应急维修队伍,配备专职水电维修员、下水道疏通员;N支专项志愿服务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治安消防检查、垃圾分类巡查、关爱独居老人等专项工作,引导村民主动参与。

精准服务则依托镇“惠管家”平台,建立“快速反应”维修服务机制,针对村民的一般维修诉求,做到5分钟网格员到场,15分钟专职维修员到场处理,对于专职维修员未能解决的问题由镇“惠管家”30分钟内到场提供解决方案并跟进处理,以最快速度帮助村民解决问题。

相关负责人表示,惠南镇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鼓励各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物业管理的服务模式、内容、方式、标准等守正创新,进行试点后全面推广。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