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安居,跨过高山河流,深入山村巷陌,听民声,察民意,在一个个百姓“梦圆安居”的精彩故事里,躬身推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

  • 昭通之变——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跨越记

    云南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全境96.3%的地域是石漠化严重的山区,大山深处的人们生存困难。

  • 扎西德勒,我们的新家园——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漫步在西藏的城镇乡村,一栋栋藏式新房,成为见证雪域高原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全面小康的最美风景。

  • 黑土地上是我家——在吉林,一瞥中国东北乡村美丽未来

    松嫩平原,沃野千里,一派郁郁葱葱,正是粮食作物长势最好的时节。一座座美丽的乡村点缀其间,它们是许多人的故乡,如今,也成为许多人安身创业的新家园。

  • “云南第一村”共同富裕何以实现?

    大营街比较低调,但它的“云南第一村”头衔并非浪得虚名。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劳动力几乎全员就业,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这个有着5400多人的滇中农村社区,被称为“中国农村共同富裕的榜样”。这里的共同富裕何以实现?

  • 小康故事

    小桥、流水、书香、人家——老北京胡同里的恬静栖居

    从北京前门南行不远,就来到了杨梅竹斜街。不同于前门大街的热闹喧嚣,走进这条不到500米的胡同内,身边的一切都安静了下来。一座座古香古色的书局,一个个充满文创元素的小店,用独具特色的“文化味儿”,体现着北京胡同的风韵。

    “楼上过日子,楼下赚票子”——来自陕西安康的易地扶贫搬迁一线观察

    搬入陕西省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的新家后,再到汛期,刘文波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土坯房一去不复返

    “某某村穿破鞋,地瓜蔓子当鞋带,地瓜叶子当糠菜……”这首童谣是对我的家乡昔日贫穷落后面貌的真实写照。那时候,家乡人深为童谣中的内容而感到羞愧,出门在外也极少提起。

    我的“书房梦”

    欲说家中小康生活的变化,就我而言,非书房变迁莫属。20世纪60年代,因家境贫寒,我过早辍学务工。

    换套有电梯的房子

    房子,是我们这代人的心灵痛点,我自小就有切身体会。祖父留下一套4间前后排列的房子,叔叔拆走了其中的一半,存余残墙断檐,难容我们一家5口人的居住。母亲看得远,经常唠叨:“今后3个儿子可怎么娶妻成家啊?”

    悄然变化的家乡

    每次回老家,我都喜欢一个人在村间的道路上逛逛看看,偶尔会遇到几家村民在翻新改造老屋。当清晨行走在村间那条交通要道时,总能看到络绎不绝的车辆从眼前驶过,两旁的商铺及小摊,忙碌地进行着各种交易,宛如集市一般。此刻,我感觉到近几年村庄在悄然地发生着巨大变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