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解决停车难题需要“三个坚持”
2018-12-16 12:44:5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张海达

停车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现象。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拥有小汽车是必然,但城市的空间和资源十分有限,超前、优先为小汽车预留足够的通行和停放资源不符合城市发展基本规律。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过停车问题,均因“小汽车进家庭”而引发。

当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小汽车,必然带来道路交通和停车需求的急剧增长,可以预见,江苏省城市小汽车继续增长是必然趋势。据有关资料表明,江苏城市目前户均拥有汽车0.4~0.7辆,而美国为2.5辆、欧洲国家为1.5辆。如果不深入探索停车与汽车增长、与城市协调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毫无疑问,今后的停车问题只会更严重。

应该说,江苏乃至全国城市的停车难、停车贵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中城市中心区问题最突出、大城市最严重、经济发达地区最普遍。

“十五”时期,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委研究室、南京城市交通研究所等开展了停车问题对策的专题研究。大量的调研和研究表明,停车问题表面上看是停车泊位少,深层次看其实是资源配置和使用两方面均存在问题,如泊位设施不足、配置标准过低、布局不合理的“硬伤”存在,但停车资源挖掘利用不够、收费政策不精准等“软工程”也没有做好,还有需求引导不够完善等因素。概括地说,是因为尚未形成一个停车与汽车增长、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运作机制。

近些年来,江苏省、市各级政府通过采取增建停车设施、完善道路网络、加大公交优先、运用信息引导等措施,使停车问题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没有得到跟本性解决。

解决停车问题是一项长期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问题,必须探索建立停车与汽车增长、与城市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发展机制。针对当前,总体上看,停车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和停车需求引导相对滞后两方面因素叠加,现阶段停车问题不可避免。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当从需求与供给两端同时发力、系统治理。就是说,不是一味满足需求,简单地增加设施,试图满足和保障所有停车需要,而应科学区分需求、引导需求、有保有抑。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新区应当重视配套建设,做到不欠新账;老城区及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则强化调控,因地制宜挖掘利用好资源,逐步予以缓解。江苏人口集聚、经济发达、城镇密集,解决城市停车与交通问题,长远来看,还是必须依靠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

解决停车问题必须理清思路、谋定而动。主要思路是“三个坚持”:坚持近期开展综合治理、长期建立良性发展机制的目标导向;坚持系统化思维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创新创优的工作思路;坚持实行省市县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

主要举措是:近期应以开展综合治理为主,以补短板、见成效为导向;长远应以法制建设为主,实施良性发展机制为导向。

■ 继续大力推动公交优先发展是根本。

研究资料表明,当公交出行占比达到60%,小汽车数量将不会增长(香港);当占比超过80%,私家车将出现萎缩(巴西库里蒂巴)。当前,江苏已经有10个设区市和昆山、江阴等部分县市正在实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交优先已成为全省普遍共识,解决好市民出行,停车问题必将不断缓解。

■ 落实好“补短板”工程是三年行动的工作主线。

今后三年内,首先要重点解决老城区、居住小区及学校、医院、景区等地区问题,结合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充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增配停车泊位;其次要重点加快公共停车泊位供应,通过实施年度建设计划,在商业中心、学校、医院、景区等区域普遍增加公共泊位,加强综合交通枢纽以及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地区停车配套,增建驻车换乘(P+R)停车设施;最后,要针对各地不同情况,探索创新增加泊位途径,如人防设施综合利用、增建停车楼(库)、增加临时性路内泊位等等。

■ 积极探索综合施策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要在挖掘既有停车设施、促进资源合理共享与高效利用上下功夫,以舒缓当前停车严重不足地区的矛盾。扬州市机关大院节假日向社会车辆开放、无锡市将中心区商业楼改为停车楼以及南京市小区改造增加停车的做法,社会反响很好,应深入推广普及,同时要引导应用信息化手段,如开发智能停车APP,以方便车主识别和使用,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要以完善差别化停车政策为引导,努力促进公共泊位均衡布局、交通资源配置合理,如利用路内路外、白天夜间、节假日的差别化收费以及停车换乘公交优惠等举措,动态调节汽车拥有量和出行使用量,推动全面实施城市交通系统化管理,科学合理调节交通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