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庆祝改革开放系列报道:“村房”刻画华西发展“年轮”
2018-12-17 18:30:2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朱国亮

错落有致的欧式别墅、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现代时尚的文体活动中心……漫步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房子。

“同样是6口人,我家现在的住房面积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40倍。”华西村村民赵志秋去年又向村里购买了一套650平方米的别墅,如今家中住房面积增加到了约1200平方米。

华西村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率先富起来的村庄代表,也是坚持集体经济模式、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过去几十年,华西村在发展中赢得了太多的“第一”。但在赵志秋和村民的眼里,住房、楼宇的更新迭代,才真正凸显了村庄发展的真实“年轮”。

1961年建村时,华西村是江阴有名的穷村,地少人多。赵志秋兄妹4人和父母挤在一个约3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从1965年开始,直到1973年,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华西村村民陆续住进了第一代公寓平房,大队下辖的12个自然村落实现了集中居住,彻底告别了土坯房、茅草房。

至今,华西村还保留了3间这样的平房供游客参观,青瓦白墙,窗户不大,房屋不高,一户两间,一字排开。在今天看来,这样的住房未免过于简陋。

时间推移到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赵志秋结婚。1982年,这个三口之家住上了村里统一规划建设的第二代公寓房——“火车楼”,楼上一间,楼下两间,共约120平方米。

所谓“火车楼”,类似城里的“筒子楼”,二层高,长长的一排,像一列火车似的。由此,华西人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楼房。

1988年,华西村率先成为江苏第一个“亿元村”。村民对住房也有了更高的期盼,别墅开始纳入村庄建设范畴。

又一个10年过去,时间到了上个世纪末,约350栋高3层、每层3间的别墅陆续建成。全部村民住房再次升级,华西村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别墅村”。

而今,赵志秋和村民们住的是2000年后村里建设的第二代带花园或游泳池的欧式别墅,面积500多平方米。去年,他又向村里买了一套更大的别墅,加地下室共约650平方米。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仿佛做梦一般!”赵志秋夫妇现在和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住在一起,还是6口人,住房面积却是过去的40倍,这让他感慨不已。

华西村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华西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约220元,2017年已超过9万元,是1978年的400多倍。

华西村不仅住房快速更新迭代,村庄楼宇建设也是不断升级。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华西村就盖起了一栋4层大楼,作为村办学校。1996年后,华西村又相继盖起10座10多层的塔形大楼,其中1996年落成的金塔为15层。

进入新世纪,因土地资源紧张,华西村投资30多亿元,建起了74层、高328米的龙希大楼,内设五星级酒店。它为华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游客,成为了华西村标志性建筑。

如今,华西村的建筑更讲究设计感和现代感。2016年落成的、投资2亿多元的华西文体活动中心就是这样一栋建筑。它外形如同打开的一本书,一边是村民开会的大会堂,可容纳2500人;一边是村民娱乐健身中心,国际影院、健身房、棋牌室、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一应俱全。

大楼在华西村相继拔地而起,可华西村党委、村委的办公场所却还设在上个世纪70年代修建的4层村办学校老楼里。

“村里学校早已搬迁重建,这栋楼就空置下来了。10多年前,开始用作村党委和村委办公场所。”赵志秋说,“直到前年,这地还是水泥地,去年才粉刷了一下,铺上了瓷砖。”

赵志秋从村办企业退下来后,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副主任。现在,他就在这栋老楼里办公。

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说,“发展为民”的思想一直贯穿于华西发展的整个历程。这40年,华西村顺应改革开放浪潮,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规则,为村庄发展赢得了先机。同时,华西村始终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体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对华西村的未来,赵志秋信心满满:“华西村35岁以下年轻人基本都有大学学历,许多人还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正成为村庄建设主力军,我们的村庄建设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