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首开集团: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用品质定义城市空间
2019-01-02 14:54:1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王建业

上世纪70年代末,在北京王府井南口的一个临时工棚里,“北京市建委统建办公室”挂牌成立,这便是首开集团的源头。在此后40余年的时间里,随着北京城市的快速发展,首开集团紧抓改革开放的时代红利不断发展壮大。

从北京第一个高层住宅区“前三门住宅工程”,到今天的冬奥会标志性场馆“国家速滑馆”,从北京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到今天的“首开寸草养老服务”,作为国企的首开集团不断满足北京城市的发展需求。新时代下,城市发展模式在调整,人们居住需求在转变,首开集团面临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考验。

222.jpg

一部首开史 半座北京城

1978年,为解决北京居民住房短缺问题,北京市启动了“前三门住宅工程”。前三门住宅区是北京在改革开放之后建成的第一个高层住宅区,首次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投资、统一管理,首次规划配套设施建设,首次出现高层板式、塔式住宅楼。

“前三门住宅工程”开启了大规模住宅建设、改善人民居住条件的浪潮,见证了中国城市居住史的里程碑时刻。而其承建方便是北京市建委统建办公室——首开集团的源头(以下统称为“首开集团”)。

作为刚刚诞生的“新生儿”,首开集团便被委托如此重任,而其不负众望,彰显出了较强的开发能力。1978年,前三门工程建设达到最高潮,近万人参与建设,45台塔式起重机的统建规模,10多层的大板楼,从崇文门一路向西建到宣武门,场面格外壮观。

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住房紧张的大难题,北京市作出了很多重大决策,这期间,首开集团成片开发建设了一批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社区。从面积36.56公顷的左家庄社区,到41公顷的双榆树社区,再到54.34公顷的西罗园社区,规模呈现出一个比一个大的趋势。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面积达150公顷的方庄社区。作为当时北京住宅建设的代表作,方庄住宅区,北到南二环,南到南三环,规划用地150公顷,建筑面积260多万平方米。其不仅缓解了城市的住房紧张,还以住宅区建设的全新理念让人民眼前一亮。

上世纪90年代末,为稳步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平抑过高房价,国家提出要重点发展经济适用住房。但在经济适用房的开发中,相关部门对开发商的利润以及房价进行了严格控制,导致开发商对经济适用房的开发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而作为国企的首开集团,率先迈出了第一步,主动承担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工作。

首开集团负责开发的回龙观项目,作为全国最大经济适用房社区,总建筑面积800多万平方米,解决了25万中低收入人口住房问题,极大缓解了北京市普通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虽说是经济适用房,但首开集团没有因此降低标准。为使住户方便舒适地生活,回龙观的建设坚决不在配套设施上减配置。当时为了让住户能喝上市政管线的自来水,首开集团投入巨资从8公里外的清河水源九厂引了一条输水干线。正是凭着这份责任,首开集团向北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除了住宅,首开集团还参与了北京市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先后承接了亚运村、大运村、奥运村、国家体育馆、顺义水上运动中心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其中,奥运工程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工期要求紧,对于开发团队也是场极大考验。本着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从人财物资源配置到组织协调,首开集团上下全力支持奥运工程建设。从2005年起,首开集团连年将奥运工程建设列为集团的首要工作,指派一名副总经理,专门负责指挥协调工作,确保了工程按期竣工交验。

如今,北京冬奥会即将来临,首开集团凭借多年积累的“奥运经验”,领衔社会资本联合体成功中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PPP项目,力图将其打造成绿色环保的智能场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