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聚力共建社区 解锁幸福密码
2019-01-04 16:46:04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沈建忠

幸福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是个人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感悟和密码,无法标准化。但幸福离不开客观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的保障和支撑,是需要公众共同努力去营造的。物业管理行业与人们居家生活息息相关,其服务内容和质量从多方面影响业主的居住感受,在落实政府推动的美丽家园、幸福社区建设活动中,是重要的责任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社区重要且必要

在特别重视社群文化、社群经济的当下,幸福社区的感受、衡量和标准,是以社群的整体获得感为基础的,因为社群从地域上更多地与社区关联。而哈佛大学一项持续了70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幸福指数与其所处的社会关系高度关联,人际关系越融洽,生活的质量越高,寿命就越长。

社区的定义有三个要素,一是有公共的边界,二是有共享的公共空间和共用设施设备,三是有共同的规约遵守,因此而形成了社区文化及价值观念。社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需要相向而行,需要利益各方凝聚共识,因此,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社区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物业管理助力幸福社区建设

物业人为社区带来的安全感,是幸福社区最基础、最重要的保障。

今年夏天,在抗击台风山竹的过程中,某物业服务企业组织11个城市288个项目、近4万人次参与防台救灾工作,快速恢复重建,清理灾后垃圾5000多吨,扶正乔木5000多棵,修复损坏门窗1.2万余扇,修复损坏及故障灯具1000多盏,协助2000多家业户完成了灾后恢复工作。这组数据的背后是物业人安全保障工作的缩影。说明物业管理行业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能在抗击暴雨、台风、暴雪甚至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在维护业主生命财产第一现场、在各类形形色色的治安事件中作出特殊贡献,为社区居民带来安全感,这是幸福社区最基础、最重要的保障。

把服务做到“家”是物业管理行业参与幸福社区的最基本的责任和担当。

这里说的做到“家”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把服务做到“极致”,真正做到家、做到位;另一方面是在社区营造和谐幸福的“家”文化,给业主营造开放和谐的居住空间和富有人情味的人文环境。

近年来,物业管理行业都在发力“服务质量提升”工作,引导企业努力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倾听业主声音、了解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持,通过新科技赋能管理效率、用互联网重构商业模式,满足新时代客户新需求,提高客户的体验感和幸福感。

这两年很多品牌物业服务企业更是借助科技和资本的力量,积极打造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借助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构建了技术系统(云平台)、服务系统(一体化服务平台)、社交系统三大系统,搭建集生活咨询、产业服务、联盟服务、资产盘活、商业运营等服务内容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供社区生活全景式服务,让服务更简单高效、更有人情味。

随着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居民的住房消费需求也从“有得住”转变为“住得好”、住得舒服愉悦阶段。业主更多希望“在精神层面获得服务的体验”。物业服务企业“在推动社区文化、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创建绿色文明、和谐有序的幸福社区”方面,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和智慧服务,给社区居民带来的幸福指数有明显的上升,不仅契合国家美好生活的大势,也满足了业主崇德向善的精神需求。

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社区

幸福社区建设,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形成责任边界清晰、协同治理通畅,民主化、法制化、社会化机制健全,才能在政府主导下,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幸福社区的积极性。从政策环境为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各方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社区提供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

物业服务品质的提升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离不开政策的引导,我们不主张靠政策红利、政策补贴来维持企业的生存,但是政策的导向作用非常关键。上海《建设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委、省政府2017年的2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意见》等,都是从政策入手,推动顶层制度体系的完善,明确各相关主体在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中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带来了4个显著的变化,即:小区运行安全水平和居住环境品质显著提升;物业服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民生服务保障中的能级显著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业主自我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住宅小区行政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内蒙古、广州、武汉、深圳等地纷纷对本地物业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以与时俱进地适应物业管理工作需要。部分城市出台相关文件,明确了社区综合治理的具体要求和举措。涵盖“党建引领共治、美好家园共建、品质提升共享、创新发展共进、失信惩戒共鉴”等多项政策举措,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创新融合发展,对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产生了积极作用。

二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以党建为引领,体现了中国特色,有利于构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方协作的共治机制,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威力,明确各方责任边界,整合资源,增强建设幸福社区的协调性、协同性;有利于在党的政策主导下,聚焦服务居民改革创新,推动社区短板问题的解决,推进法制化、民主化,让居民分享更多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社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成果。

三是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物业服务企业要当好幸福社区服务者、参与者。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治理体制,让我们看到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也给物业服务企业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协会、企业、业主、街道居委会等各方关系,协同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价值在于让企业不再感到参与是一种负担,参与能增强物业服务工作合力,提升服务效能,带来业主满意度的提升,带给居民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就是个小社会,物业服务企业只有与社区各方深度融合,协同作战,着力于基本服务功能的完善,积极构建并提升更为人性化、差异化、人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智能化服务平台,让物业服务更简单、更有价值,才能赢得主动权,发挥正能量。

四是从舆论环境和研究成果着手,为幸福社区建设提供发展便利和支持。

《2018中国“幸福小区”案例调研报告》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探索创新特征和实践经验。一方面,为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复制和探索。另一方面,幸福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党建引领、居民需求导向、公共社区自治、物业管理专业服务等各方“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的发展,这种研究、探索和推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希望有更多的媒体和企业参与研究和探索,做建设幸福社区的布道者和开拓者,在理论指导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创新服务,让共建共治共享形成社会共识,让幸福社区成为每个居民都能触摸、体验、分享的成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