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征文:从“背井离乡”到“新市民”
2019-01-25 10:39:10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裴维敏

js5bYW5BC727.jpg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2018年,经过了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建设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变化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城乡建设者和见证者——农民工。

群体素质不断提升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城镇化背景下,第一批离开农村、离开土地,进城务工的人。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农民工回乡,不仅需要乘坐火车,还需乘坐长途汽车或者步行。往往回乡一次,路途消耗的时间占到归家时间的一半,甚至更多。所以,很多农民工为了节省路费和时间,很多年都不回一次家乡。而每次回乡都会拎着大包小包,恨不能将城里的“稀罕物”都带回乡。东西多,乘坐交通工具就会影响其他乘客,再加上不讲究个人卫生,便会招致各种“嫌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尤其是长途出行方面,农民工回乡变得越来越从容。近年来,各种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的建设,形成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农民工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还改变了过去回乡“手提肩扛”、“大包小包”的模式。道路的畅通和互联网的发展,城里吃穿用的都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和物流快递“包邮到家”。如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农民工的身份不再清晰可辨,他们衣着干净,行为举止文明,与其他乘客一样,根本看不出区别。

工作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第一要务是养活全家人,填饱肚子是主要任务,并不在意工棚男女混住、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条件。每天过着从工棚到工地的单调生活,吃着稀粥、面糊、馒头就咸菜的伙食,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

建筑业经过4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仅靠人力施工到工业化建设方式的转变,农民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现代化的文明施工,农民工的生活区和建设区基本已经严格分区,不仅按照农民工需求提供单身、多人宿舍,还配备卫生间、浴室、食堂、图书室、影音室,以满足他们不同的生活需求。伙食也由“吃饱”变成了“吃好”,每餐都有专人负责营养搭配。

施工区域有着严格管理制度,“不带安全帽不准进入施工现场”等规定,保障了农民工平平安安上班。另外,现代化的建设方式和施工区域严格的文明施工要求,降低了扬尘和劳动强度,尘肺、骨骼变形等职业病患病人数逐年下降。

合法权益越来越有保障

过去,农民工工资给付没有任何保障,全凭用工企业的良心,而比起有无缴纳社会保险,大多数农民工更关心每天、每月能拿到手里的钱数,忽视了各类保险和福利的重要性。由于农民工普遍维权意识较弱,经常苦干一年,拿不到工资,投诉未果还容易引发群体性事情。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法治社会观念深入人心,农民工的维权意识逐年增强,现在不少农民工在选择务工企业的时候,不仅询问工资待遇,还会询问缴纳社会保险的各项事宜。

同时,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家也建立了保障农民工工资给付的各类法律法规,并不断完善保障制度。目前,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依然存在不同情况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为了坚决打击施工单位恶意拖欠工资,国家从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健全工资支付监控和保障制度、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依法处置拖欠工资案件、改进建设领域工程款支付管理和用工方式上提出16条具体治理措施,坚决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特别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政策红利正在惠及农民工群体。随着“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新市民’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享受公租房”等政策的落地,会有更多农民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拥有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ggkf4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