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对话沈迟:靠补贴吸引人才落户不可持续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2019-04-19 19:05:36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作者:高洋洋

360截图20190419190431540.jpg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明确,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如何看《重点任务》中关于落户政策的新部署?后续落地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就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总规划师沈迟接受中国建设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加快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此次政策与以往相比,在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城市规模上有所提高;在制订落户政策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具体的决策权还在各地政府手中。另外,他还希望各地不要担心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所带来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建设报:《重点任务》中最受关注的是关于落户的内容,其实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早就提出,在您看来此次政策的特点亮点有哪些?

沈  迟:早在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就提出,“十三五”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我国户籍转化的数量与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落户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重点任务》提出要加大放开放宽力度。此次政策的一大亮点是放开城市的规模在变大,比如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过去,小城市或城镇已经完全放开了落户限制,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去,所以规模等级高一点的城市落户门槛也要降低。

另外,《重点任务》提出“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过去没有户口就不能买房,如果再有一条不买房就不能落户的限制,那就成了一个无限循环,现在好了,人们只要长期在某些城市生活、工作就可以落户,不要求一定要买房子,这样更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

中国建设报:《重点任务》发布后,业界对于“收缩型城市”的讨论很多,您对收缩型城市有什么看法?

沈  迟:“收缩型城市”这个说法已经出现好几年了,这类城市的特点是人口以外流为主。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发达国家都出现过。当前我国出现了收缩型城市,主要是一些中小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大多去了其他更大、更具经济活力、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市。

收缩型城市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把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多、经济情况好就不会出现收缩。当然,有些城市也要顺应发展趋势,比如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减少是很正常的,不是所有城市的人口都会不断增长。

收缩型城市不会成为主流,一是我国城镇化率还没有饱和,还会有更多的人到城市落户;二是中小城市也有自己的优势,最明显的是房价低,很多人在大城市奋斗一段时间后,可能还是会选择回到中小城市的。

中国建设报:《重点任务》提到改进人口统计工作,您认为当前人口统计工作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沈  迟:《重点任务》之所以要提到这方面,是因为城市人口统计工作确实比较重要。目前我国城市人口统计工作还比较混乱,要么是按照户籍要么是按照行政区,缺少“都市区”概念,这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集中连片的都市区/城市中心区面积到底有多大?里面有多少人?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数据。

虽然说北京有2000多万人,但这指的是全市人口,北京都市区内是没有那么多人的。比如,北京北部的延庆区、密云区人口数量对都市区并没有太大影响;另外,即使是属于北京都市区的海淀区,它也有很大一部分位于五环外,海淀区最北方离市中心非常远。所以,应该有专门针对都市区人口的统计。目前最接近的是《城乡建设统计年鉴》里的“城区人口”,但这也是按照行政区统计的,有时候误差也比较大,所以统计工作还需要改进。

中国建设报:近几年不少城市通过各种补贴来争夺人才,您赞同这种做法吗?城市吸引人才的关键是什么?

沈  迟:2019年以来,广州、南京、大连、西安等多个热点城市升级或出台人才政策,从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贴、配套保障等方面加大政策力度。吸引人才不能光靠补贴,这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另外,政府的公共财政是不是应该用在争夺人才上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政府对某个群体给予补贴,就会让另一个群体感到不公平。所以我认为城市吸引人才的关键是经济的发展水平,比如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好的发展机会等。

中国建设报:放开放宽落户限制对城市的承载力必然也是一个考验,您认为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沈  迟:落户政策的制订需要考虑城市承载能力,虽然《重点任务》对放开放宽落户限制进行了明确,但具体决策权还在各地政府,他们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自己的管理办法。因为地方政府除了要考虑新型城镇化任务能不能完成,还要考虑本地的承载能力,比如地方财政能不能承受得起大量人群的落户。

当前,不仅要加大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力度,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常住地落户,同时还要关注那些暂时没有落户的人,要逐渐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果未来他们享受到的公共服务与本地户口人一样时,那允许他们落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总的来看,未来落户政策的门槛会越来越低,在放开放宽落户门槛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但各个城市不用过分担心这些,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些问题。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