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推动中国设计与中国建造 携手共走“一带一路”
2019-05-10 15:47:0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 王兴平

中国建造名扬世界,已经与中国制造一起成为了“一带一路”沿线“中国力量”的“双硬核”。在“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产业园区和工业项目基建等各领域,中国建造“铁军”的身影无处不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保障和带动了中国制造“走出去”。作为中国建造产业链的前端,中国规划设计也伴随着中国建造逐步“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机构走上了“一带一路”,在保障和服务好中国建造的同时,也带动了自身的发展,成为了在“一带一路”上日益壮大的“软实力”。

结合笔者这两年相关调研来看,目前在“一带一路”的中国建设设计领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家队为主,以国内设计机构为中国承建的建设项目开展的规划设计为主,而且由于中国承建的建设项目以国企特别是大型央企建设队伍为主,相应的规划与设计机构也以大型央企所属设计队伍为主。二是专业化引领,由于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专业性较强,因此,一批专门化的设计机构结合相关项目“走出去”力度也相对较大,比如铁路、公路、港口和钢铁、石化、医药、木材、食品等设计院,而综合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机构“走出去”力度明显不高。三是民营设计逐步跟进,中国民营规划设计机构在市场中寻找商机,也逐步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业务,比如在白俄罗斯,部分民营设计院为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提供基建设计,在埃塞俄比亚也有类似情况。四是中外合作设计逐步发展,在“一带一路”开展中外合作设计,也逐步成为一种业务模式,由于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在本国开展规划与设计有特殊管理要求,因此,中方规划与设计机构开始选择与当地设计机构合作,由中方设计方案、外方机构负责对设计成果按照当地法规、技术标准和应用当地语言进行转化、转绘和承担部分现场施工的设计指导与监理工作。五是本土化创业开始起步,部分中资设计机构开始本地化与本地化发展,选择与本土设计机构合资成立设计机构,就地开展相关业务,比如在白俄罗斯为了服务中资企业的规划设计,中甘国际与当地设计院成立了合作设计部门,北京一家民营规划与建筑设计企业与白俄罗斯国家规划设计院合作成立了合资设计院并入驻中白工业园区,不仅为中国建设提供设计服务,也为前来投资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也有中国个体设计师开始在“一带一路”开展设计创业和提供执业服务的例子。

虽然中国设计借力中国建造走向了“一带一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来说还没有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力量,也没有成为“一带一路”设计市场的核心服务提供者,更没有开辟出类似中国建造一样的中国设计品牌与市场,难以担负起“一带一路”软实力重要支撑的角色,也无法满足“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的设计需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设计对中国建造的“依赖性”较强,独立开拓的意识和能力偏弱;项目牵引“走出去”较多,而体系化、集成化与品牌化“走出去”不多;为中国设计“走出去”开展的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工作严重滞后,中国设计的技术优势认可度不高,中国设计技术标准和规范接受度不足等;缺乏推动中国设计“走出去”的专门化、针对性政策和保障、服务与激励机制;中国设计提供就地化服务的能力不足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面向未来,中国规划设计与中国建造需要更好地携手共走“一带一路”。一方面,中国设计需要进一步借助中国建造的力量助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另一方面,中国设计需要主动发力,培育“中国设计”在“一带一路”的独立品牌和服务力量、开辟多元化市场,进而带动中国技术标准、中国文化和拉动中国产品“走出去”。为此建议:一是要加大基础研究,组织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设计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市场机会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以及中国设计技术体系、标准规范、运营服务体系等与“一带一路”国家融合、对接的研究和技术研发。二是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推动、鼓励和保障中国设计机构、设计人才和教育“走出去”,在实践中开辟市场、确立品牌和锻炼队伍,并形成优势技术网络。三是鼓励国内设计人才和“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携手共走“一带一路”,通过就地化、合作型的设计创业,提供全链条、全天候和就地化的设计服务体系,不仅为中国建造提供服务,更为广阔的“一带一路”大市场提供“中国设计”服务。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