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 破解城市“停车难”
2019-08-22 10:03:0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本报特约通讯员 谢忠春

为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江西赣州抢抓国家“促投资、稳增长”政策机遇,坚持政策引领、统筹规划、市场运作、综合施策,通过PPP等模式扎实推进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运营建设,有力促进城市功能优化和品质提升。

规划先行,担起政府责任

赣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坚持把公共停车场规划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

根据城市发展实际,赣州组织编制《赣州中心城市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2015~2030)》,规划新增公共停车场约553处,公共停车泊位11.7万个,并连续将公共停车场建设列入全市民生实事工程和城建项目计划中。在土地供应上,赣州以划拨的方式分配公共停车场用地,对利用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停车场的地区实行无偿提供。近年来,根据征地拆迁条件,综合拟建停车场周边300米范围内的人口密集度、商业体系、停车难易等多方面因素,赣州市合理确定近中期实施规模,先期实施了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一期工程,共增加公共停车场13处,约3000多个停车位,目前正陆续建成投入使用。

市场运作,降低财政压力

赣州是欠发达、后发展的革命老区,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面对日益迫切的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任务,如何筹措建设资金是摆在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为尽量减少财政负担,分散部分风险,赣州充分运用国家政策,积极采取PPP等模式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

通过PPP模式建设公共停车场,“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减轻了政府债务负担,又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让群众出行停车更为便捷,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三赢”。2017年9月,赣州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一期工程面向社会资本方公开招标。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以0.01元可行性缺口补助中标,节约财政资金1.4亿元,该项目也成为赣州市本级第一个成功落地的PPP项目。

因地制宜,盘活建设模式

在公共停车场具体规划选址时,赣州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不影响原有功能区规划的前提下,既满足公共停车需求,又与周边历史文化风貌等相衔接。

充分利用狭小地块建立体停车场。如根据赣州早期城市建设预留停车设施建设用地较少的实际,建设的人民巷、新赣南路智能立体停车场,有效提高了停车位数量,并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建筑风格相吻合。

结合背街小巷改造、公园绿地建设建地下停车场。如潮泥湾小游园停车场地面为小游园,地下为停车场。这个设计合理开发了地下空间,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既解决了老城区活动场所少的问题,又缓解了周边停车难的问题。该停车场的投入使用,还提升了周边美食商业街的人气,带动了商业消费。

结合农贸市场建设建地下停车场。如盘古山农贸市场停车场设计为地上两层农贸市场,地下一层停车场,有效减少了商贩占道经营带来的脏乱差及道路拥堵等现象,解决了老百姓“买菜难”“停车难”等民生难题。

对用地面积较大的地块优先考虑建坡道式停车楼。通过建坡道式停车楼既可以减少建设成本,又能增加商业面积,吸引社会资本方投资。如黄屋坪停车场停车泊位数量200个,比机械式停车场减少41%投资,商业配比增加200%。

部门联动,建立推进机制

赣州采取PPP模式推进公共停车场项目涉及的前期工作相当复杂,但是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共同推动项目实施。

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赣州市建立了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审机制,按照隶属关系进行联合审批审查。根据发改委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在财政局、发改委、城管局等部门的协助下,开展对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工作以及对财政补贴项目的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项目中标公示完成后,政府出资方代表和社会资本方共同出资注册成立SPV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与政府实施机构就PPP合同开展多轮谈判,通过签订股东协议,约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最终敲定合同条款,报市政府审批通过,成功实现合同签订,促使项目最终落地。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