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健康 高效 人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谈建筑的属性
2019-09-17 09:02:58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任 佳

“我所倡导的‘本原设计’不是从狭义的技术层面来界定建筑师的思想空间。而是以开放的态度,在各个层面与领域探求‘建筑服务于人’及追求建筑‘全方位人文关怀’的本原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建民对记者说道。在细雨濛濛的上海,眼前的孟院士身着一袭棉麻质地的黑色中式衣衫,古朴而有风度,谦和兼具理性,颇为亲切。

孟建民现任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他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赢得了业界的赞誉。孟建民倡导我国建筑设计要走自己的原创之路,建立基于民族文化传统、融入更多本土元素的设计理念,形成个性化的设计。对于擅长的医疗建筑设计,他更是坚持走原创之路,从“医院城”到“医院街”,再到医院“全方位关怀”,无不彰显着原创的风彩。

建筑师的责任与情怀

孟建民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对于大多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建筑师来说,改革开放是他们接受建筑教育、形成自己的建筑追求和特征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创作环境开放,建筑师获得越来越多的创作机会。

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

改革开放初期,孟建民开始接受中国建筑大师的教育及西方建筑思潮的熏陶。此后在深圳工作的近30年间,他又赶上了中国建筑快速发展的时代。孟建民对建筑充满情怀,对国家的建筑发展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曾这样形容孟建民:“从老孟的代表作品中,能感受到他出色的设计功底。他善于平衡建筑造价、施工质量、过程控制,建筑设计严谨而有特色。”

建筑的使命是服务于人

人,始终是孟建民在建筑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孟建民反对华而不实,他认为当前建筑设计行业出现了快题式设计、快餐式思考以及超常规建造等急功近利的行为,导致一些建筑量大而质次。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者要真正将建筑落实到使用者身上,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建筑服务于人。

对此,孟建民提出“本原设计”理念。他将人类学思考的三个基本层面引入建筑,从生物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出发,提出“本原设计”的三要素:健康、高效、人文,由此引发当下我国建筑界的关注与共鸣。

渡江战役纪念馆

“人的健康与空气质量、水的质量以及声、光、电等诸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孟建民说。他和团队运用全过程设计理念,在注重经济性的前提下协调各方专业,设计打造了空气、照明和声学等均保持优良的室内环境,让使用者更健康、更舒适。

“高效”是评价建筑性能的重要因素,强调从投资、策划、设计、建造、使用、运营、维护等多方面去考量建筑物整体的生命周期。

“人文”则是建筑在精神层面上得以升华的关键要素。在建筑创作中关注当地的历史、人文、气候、文脉等因素,同时充分发挥现代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探索出民族化和人性化的建筑设计之路。

建筑师要有独特视角

从业40年,孟建民一直坚守在建筑创作的第一线。他的建筑作品具有城市宏观研究的独特视角,他也因此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版了《本原设计》《新医疗建筑的创作与实践》等学术著作,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先后获得“梁思成建筑奖”、“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奖”、“南粤百杰人才奖”等。

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原玉树地震遗址纪念馆)

孟建民主持设计的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曾荣获“中国建筑设计金奖”。他从尊重藏民的文化信仰角度出发,以藏传文化元素传递人文关怀,抚慰人们灾后的心灵创伤,使该纪念馆成为当地藏民日常祈福的重要场所。在设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时,他运用了诊疗中心模式和立体生态系统,创新设计的“医院街”受到了中外各界的高度赞誉。他还主持设计了渡江战役纪念馆、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合肥政务文化中心、昆明云天化集团总部等200多个项目,获得“国家优秀设计奖”、“中国建筑设计金奖”、“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金奖”等80余项各类专业奖。

“建筑师要因地制宜,根据特定的环境来定位,采用适合当地的建筑语言来适应、表现、响应环境。”孟建民说。以他主创的深圳基督教堂为例,该教堂背靠青山,与自然交融。教堂场地位于山丘南坡、东西高差约12米的地段上。为结合从西向东起坡的建筑地形,他将建筑形体相对应地由东向西凸起,因此增加了建筑的雄伟和挺拔。在平面布局上,教堂的主礼堂和附礼堂是重要的功能空间,设计上采取纵向叠加的方式,将主堂置于附堂之上,均满足了通透、明亮、宽敞的设计要求。

孟建民手绘

“建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建筑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建筑都有改进的空间。”在谈到自己的作品时,孟建民说道,“建筑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设计完成后,随着使用功能、规格的变化,它也是流变的。建筑只有相对的好、相对的合理,我们只能尽力将遗憾减少。”

对于当今国内一些城市过分追求地标建筑的现象,孟建民认为需要检讨和反思。他说:“地标建筑有存在的必要,但不能完全以外在的形式体现。建筑应该是有内涵的,与生活、美学、人的心理密切相关。我们鼓励建筑师要多观察、多体验。”

对于未来,孟建民看得更长远、更宽广。他希望未来能多做一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来造福社会。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