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重庆:建设高颜值城市 乐享高品质生活
2019-10-22 10:30:35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陈天玲 苏伟 丁剑涛

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具有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惟一直辖市,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picture (1).jpg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紧扣“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系统谋划城市品质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贯彻城市发展理念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庆,百废待兴,全市人均住房面积不足2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部分地区处于闭塞状态,交通成为制约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市政府提出“为工业、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市政建设方针,积极推进市政建设与城市公用事业的整治和建设,全力改变市容市貌和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70年来,随着交通建设一次次提速,重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主城第一座跨江大桥、重庆第一条铁路、第一条高速公路……重庆交通不断蜕变。

桥梁建设飞速发展。对于重庆而言,桥梁是发展的见证。1958年12月开工的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是重庆首座跨江大桥,它是渝中区连接江北区、渝北区的重要通道,桥长625.71米,宽21.5米,于1966年1月竣工。牛角沱嘉陵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对重庆江北、渝北、两江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贯彻城市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跨江桥梁和穿山隧道建设,重庆城市化进程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主城区跨江大桥增加到46座,桥梁建设理论与技术水平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如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的主跨330米,是目前世界同类型桥梁中跨径最大的;菜园坝长江大桥是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和城市轻轨两用大跨径拱桥;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长552米,是世界跨径最大的钢拱桥;寸滩长江大桥将中国传统的牌楼结构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桥梁结构相融合,诞生了世界上最大的桥梁“中国结”……重庆建设者展现了敢为人先、勇追国际前沿科技的创新精神,展现重庆赶超世界一流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进取精神。一座座跨江大桥飞架南北,不仅让重庆市民能够自由跨越两江,更让桥梁连通的区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道路建设稳步推进。重庆主城区受“四山两江”的分割,地形高差大、工程建设成本高,城市道路建设充分遵循山地城市特征。经过多年发展与建设,城市道路成功突破“四山两江”的限制,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方式向外延伸,骨架道路脉络才得以初步建成。成为直辖市之初,重庆主城区城市道路通车里程不到2000公里。重庆建设人坚持“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提升通透性”的工作理念,努力实现车畅其道、货畅其流、人畅其行,逐步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主城区城市道路通车总里程达5664公里,建成区道路网密度由2000年的每平方公里4.82公里提升至每平方公里7.01公里,已基本形成“五横六纵一环四联络”快速骨架路网结构。

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凸显。让市民感受最深的出行方式变化当属轨道交通。2000年,重庆市首条城市轨道二号线开工建设,2004年11月,重庆第1条轨道交通线路轻轨“较新线”正式运行,重庆人圆了轻轨梦。随着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10号线、环线相继建成通车,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313公里,位居西部第一,实现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从单一制式到多种制式的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8月,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2050亿元,日均客流量300万乘次,日最高客流量358.9万乘次,约占公交出行的40%。重庆轨道交通已通达主城9区,覆盖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对外交通枢纽和主城区各大商业中心及大型聚居区,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体系中的骨干地位日益凸显。当前,按照“中心加密、两槽提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正在实施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到2022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521公里,主城区形成高密度城轨网络,构建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全面引领主城区“一城三片”空间格局,轨道线网成为城市发展格局的主骨架。

!picture (3).jpg

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

此外,重庆大力培育创新驱动,牵头编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及《重庆市地铁设计规范》等17项地方标准,取得了121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具有重庆特色、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单轨装备制造基地,由40多家产业单位组成涵盖规划设计、装备制造、施工承包的全产业链,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本地化率达80%以上,适应陡坡急弯、工程造价较低、环境影响较小的跨座式单轨已成为山城重庆的一张靓丽名片。

“建”“改”两条腿圆了群众安居梦

在重庆江北区上班的黄书林结束了繁忙的工作后,回到家里,吃上一口老伴儿精心烹饪的“大餐”,和儿女们聊一聊工作中的趣事儿,是他一天最幸福的时刻。但在入住公租房之前,这是黄书林从未奢望的美梦。

1989年,黄书林和老伴儿从重庆忠县任家镇的大山里来到重庆主城区务工。一开始只能四处打零工,微薄的收入让他们只能选择租住拥挤的隔板间、潮湿的地下室、冬冷夏热的集装箱房,更别谈将儿女接到身边一起生活。

如今,黄书林的幸福如期而至,他通过申请和摇号分配到公租房,一家五口共同居住在民心佳园公租房,每天下班都能吃到老伴儿做的饭。“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一家人每天都能在一起,小区环境好、文娱活动丰富,出门便是公交车站,地铁也很近,买菜也方便,小区还有幼儿园和学校。”黄书林激动地说。

重庆公租房重点布局在主城区一、二环之间,小区内“小配套”与小区红线外道路、公交等“大配套”,为住户提供就近便利的生活配套,满足住户日常生活需要,降低综合生活成本。此外,重庆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内外的差别和户籍制度的藩篱,不限户籍,重点保障住房困难的原住居民、无住房的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外地到渝和进城务工人员三类群体。同时,重庆的公租房建设管理与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联动,构建了一套“公建公有、建管分离、注重配套、不限户籍、摇号配租、动态监管、协同治理”的建设管理体系。截至目前,重庆公租房累计分配入住51万套,惠及近140万住房困难群众。

棚户区,是城市的伤疤、城市的“洼地”。棚户区的住房,归结起来是“结构简易密度较大、年限久远质量差”,安全隐患多、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要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除了修建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必不可少,“建”和“改”两条腿走路,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重庆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历经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7年,改造棚户区房屋909万平方米、惠及约16万户居民;第二阶段为2008~2012年,改造棚户区房屋1880万平方米、惠及23.41万户居民;2013~2017年是重庆市棚户区改造的第三阶段,这5年,全市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961万平方米、16.04万户,直接惠及棚户区群众约56万人,累计完成投资104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阶段,重庆结合自身实际,相继出台部分创新性政策。如在补偿安置方面,设立了货币化安置政策,棚户区改造居民可按照“等值交换”的原则,采取“货币补偿+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自主购房”的方式签订补偿协议,同时设立补偿奖励及帮扶政策,如货币化安置一次性特别奖励、最低人均居住保障面积、子女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再就业培训等等。

截至目前,重庆市积极推进公租房建设管理、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分配入住公租房51万套、棚户区改造63.5万套,约362万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

提升城市品质 彰显城市魅力

重庆独特的城市魅力在何处——夜幕降临下的洪崖洞灯盏如星,吊脚楼、亭榭、绿树与城市灯火倒映江面、交相辉映;摩天大楼比比皆是,外墙上变幻的霓虹灯勾勒出建筑雄伟的轮廓;“山路十八弯”的重庆道路,让外地人直呼“眼花缭乱”;轻轨穿楼而过,不知道它的下一站是谁家的楼房……

重庆“意外”走红,成为了不少游客旅游“打卡”的首选。然而迈向发展新阶段,城市建设如何高品质推进、城市魅力又如何彰显?2018年9月,《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的出台成为了未来几年重庆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一场由外向内的美丽蜕变由此展开。

!picture (4).jpg

重庆轨道交通一号线

《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聚焦创新、生态、开放谋划城市战略定位,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谋划城市战略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重庆被长江、嘉陵江环绕,人们世代临水而居、择水而憩,两江四岸承载着山城人们关于居住梦想的山水情怀,也承担了全市主要的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业等中心功能,是都市功能核心区最重要的载体。

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先后制定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主城区“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等系列配套方案,目前完成了四条岸线109公里的现状调查,开展方案设计国际征集,推动了渝中区、江北区首批8.82公里项目建设,启动了十大公共空间节点建设。重点加强污染治理,分类整治护岸,优化岸线功能,开展城市水体整治和消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塑“两江四岸”生态功能,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滨江绿带系统。同时,优化调整岸上、岸下城市功能布局,提升滨江建筑品质和跨江大桥景观,优化城市天际轮廓线,提升夜景灯饰效果,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打造具有山城、江城特色的城市景观,彰显“山、水、城、桥”立体之美。如今,109公里岸线乱搭乱建、乱倒乱堆、乱填乱挖、乱耕乱种现象基本消失不见;水源地的餐饮船舶已全部搬离;江北区、南岸区已开工第一批岸线治理提升工程……“两江四岸”将建成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让整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此外,“黑臭水体”整治和城市污水管网等水环境治理也颇具成效。2018年年底,重庆市第一阶段启动的48个黑臭水体整治已经完成,实现基本消除主城区黑臭水体的目标,目前正在创新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升级版”工作,牵头开展主城区20条河流“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工程,开工10条河流治理项目,综合管廊累计开工88.56公里,形成廊体63.25公里,完成投资34.86亿元。

坚持将“山城步道”作为演绎城市年轮、传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丰富市民生活、彰显山水特色的重要载体,全面启动17条353公里前期工作;同时,注重在“品牌”上下功夫,发布技术标准,面向全国征集“山城步道”LOGO,努力把“山城步道”建设成为绿色出行便民道、山水游憩休闲道、乡愁记忆人文道、城市体验风景道。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不断推进,重庆的“骨架”在拉开,“血脉”在畅通,“颜值”在提升,“气质”也在提高。

农村危房改造 助推乡村振兴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党和国家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并存的直辖市,新中国成立以来,受地理条件、管理水平、历史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布局分散、乱搭乱建、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居住生活功能缺失,农村存在大量旧房危房。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向贫困户和贫困区县精准发力。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累计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56亿元,落实市级财政补助资金32.63亿元,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94.66万户,受益贫困群众340余万人。

!picture (2).jpg

重庆九龙坡区金凤镇海兰村美丽宜居村庄

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让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党的庄严承诺。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制定了严格的农村贫困人口住房保障工作程序,在改造对象认定上、完善识别退出机制上、加强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上精准发力,做到农村贫困人口危房改造工作规范、透明、公开。积极与有关部门一起开展了新一轮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调查,通过大数据信息比对显示,全市动态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3076户,C级危房占比24.15%、D级危房占比75.85%。为确保改造任务的完成,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强化质量安全、人员培训、日常督导、竣工验收、资金管理等,各个委领导牵头联系、相关处室具体督导若干区县,对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任务的30个区县实行分类指导,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数量达100户以上的区县,安排落实专班专人跟踪督导;对100户以下的20个区县,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确保一户不落、如期完成。

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要求,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与市级有关部门一道,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五大工程”,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召开了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座谈会,印发了《重庆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编制了农房建设通用图集,创建农村建筑工匠系统培训机制,农村旧房整治全面启动。立足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先后建成乡镇污水管网2380公里,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4%,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3%,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着眼构建城乡统筹发展联结点,提升小城镇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坚持示范引领,启动36个市级特色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围绕山水林田湖,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等示范建设,先后创建美丽宜居村庄600个、绿色示范村庄1093个、美丽庭院7万余个,示范引领村容村貌不断改善。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深度贫困区县安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项目31个、补助资金1.395亿元,支持贫困区县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政策性融资贷款授信50余亿元。牵头开展扶贫集团工作,落实市级帮扶项目30个、资金4000余万元,指导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8家,彭水大垭乡对口扶贫力度持续加大。

!picture (5).jpg

重庆开州区厚坝镇大安村

如今,农户的居住环境变好了,贫困户昔日黑暗潮湿“脏乱差”的土坯房,变成了通风透气的安全房、放心房。小青瓦、白瓦头、白粉墙、石墙裙等巴渝民居的特色与绿水青山相融合,在山水间或隐或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保护了乡情美景、留住了乡愁记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沉心静气、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建设高颜值城市,让百姓乐享高品质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