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垃圾箱的变迁
2019-12-27 10:49:10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朱 睿

记得在35年前,城市的公共垃圾箱是敞口的。它们长约2米、宽与高约为1米,箱体四周刷有浅绿色油漆,正面中间一条斜白杠,上书类似于现在“方糖体”的美术字:生活垃圾箱。

那时塑料袋还没有普及,人们常常一手拿着笤帚遮蔽住另一手中的簸箕,再将簸箕内垃圾倒入垃圾箱。因为生活清苦,很多现在认为是垃圾的东西,那时候都不是垃圾。比如鸡蛋壳,有的家庭舍不得扔,而是洗净、焙干、研碎,冲水喝。我家则是用鸡蛋壳加少许水,冲掉暖壶内胆厚厚的水垢后才舍得扔掉。那时候的垃圾,除了烂菜叶、果核、煤渣土,就是破的不能再破的碗、衣服、鞋子。

那时候,我家所在的楼区有直上直下的垃圾道,外有铁门开启。因为住在一楼,很多时候都能听到邻居倾倒垃圾的声响,而且经常受到蚊蝇的滋扰,却没有什么办法,只能渴盼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快点出现。环卫工人来了,用铁锨将垃圾送到板车上,再用扫帚将垃圾箱周围清理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好清洁工具,再将车把上的长带子套在肩上,再用力拉走板车。因此我只要看到“不怕脏不怕累”、“埋头苦干”等字眼,脑海中情不自禁就会浮现看见的环卫工人工作的身影。

后来塑料袋被广泛应用,人们喜欢用塑料袋盛放垃圾,公共场所垃圾箱也变成各色的长方体塑料桶,上有盖子便于遮挡,桶侧有倒垃圾的示意图,简洁大方,一目了然。这段时期,医院、药店成为过期药品的回收点,废干电池也有了单独的回收处。新款垃圾车的出现,也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

社会在发展,楼区不再设有垃圾道,整洁街道上的垃圾箱也越来越靓丽了。有的像果篮,有的像手提箱,而且都是一分为二,分别有垃圾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识。这时,我们知道了,有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

如今,垃圾分类更加细化、科学化,垃圾箱多为不锈钢的,设计合理,标识清晰。更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是:我们小区还新建了一处“环保屋”,高约1.8米,长约2.5米,宽1米,共四个箱体,分别写着“废旧塑料类”、“废金属类”、“废旧纸皮类”及“废旧衣物类”,上蓝下绿两部分,让我想起了蓝天草地的洁净与清新。

原来,城市悄然变美的背后,垃圾箱不断进化的背后,是人们的勤劳智慧在接力……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