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业企业信息化
2019-12-27 11:16:36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鲁贵卿

当前,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行业综合发展实力的重要标志。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建设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弱,但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历任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济师,中南建设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的鲁贵卿,目前执掌平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实战型学者和专家型领导,基于个人的从业经历,鲁贵卿对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的思考也将给广大建筑业企业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区块链的热度和5G的温度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微信截图_20191227111731.jpg

至此,区块链“火热”全国。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了5G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运营商公布5G商用套餐,并于11月1日正式上线5G商用套餐。上述事件的发生表明,中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人类工业文明以来我们经历了三大颠覆性的技术:蒸汽机、电力、互联网,5G时代的区块链技术很可能是第四大颠覆性技术。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切身感受到区块链的热度,感触到5G的温度,并隐约感知到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将会发生的革命性变化。

常言道:趋势大于优势!区块链、5G时代将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雾计算、边缘计算等信息技术方兴未艾。各类新技术的到来和应用必将引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而重大的变革。诺基亚没有主动选择对时代发展新拐点——智能机的主动迎合和引领,仅3年时间就从巅峰跌落到谷底,由40%的市场份额跌落到2%,最终被主流时代消费者所淘汰;柯达相机从诞生到巅峰,用了近100年时间,而从巅峰到谷底,它只用了不到10年。数码相机诞生于柯达,而商业的悖论有时候是首先研发新技术产品的公司却没有成为产品的领导者。柯达的覆灭本质上没有看清新技术的指数级增长趋势。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建筑业企业如何从思维逻辑上、从行为理念上做好迎接新技术的充分准备,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计算优势,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计算的对象是“数据”

数据应用的关键在“融通”

所谓建筑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就是将企业的运营管理逻辑互联网平台化,通过管理与信息互联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现代“计算”技术,将数据融通,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从而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社会生产力。

“云计算”的特点是离设备终端最远,但是更集中化、更中心化。有人把在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层级及应用层级所具备的弹性管理能力,形容为科技时代不可缺少的“水电煤”。在中国,阿里云、腾讯云等互联网络公司,占据了云计算公有云市场的大部分市场。而大量的实体企业,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时,一般采用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混合云部署,还有一些企业则采用私有云、分布式的部署方式,也有一些企业出于信息安全考虑,则完全采用本地部署方式。

由思科公司最先提出的“雾计算”概念,是指介乎于云和终端之间的数据计算、存储与处理能力。它通过终端和云数据中心之间增加一些带有存储器的小服务器、路由器或者其他网络组件,形成一个具备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的中间层,既可以覆盖在边缘网络,也可以拓展到核心网。“雾计算”相比“云计算”,它更接近数据终端。

“边缘计算”,指的是接近于事物数据和行动源头处的计算。计算载体可以是物联网终端、网关或路由器,也可以是部署于场景一侧的服务器。边缘计算是在边缘侧就近处理采集到的数据,而不用上传至云计算中心,以此提高实时性、有效性以及减小中心的处理压力,降低成本。

现代计算技术越来越接近于实际场景的计算和运用,如何将这些技术切实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才是我们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无论如何这种新技术肯定会给社会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方式带来很深刻的变化,如何觉悟、如何应用,这是我们要严肃对待的。

计算的对象是数据,“大数据”的应用需要大量真实而具体、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为基础、为支撑,如果一个个具体的“小数据”是错误的、模糊的,“大数据”的应用必然是混乱的、无效的,“小数据”是“垃圾”,“大数据”就会是“垃圾堆”。

所以说,建筑业企业实际管理过程中的管理信息、管理语言,应当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标准性,能够用来交流沟通,能够实现有效互动。因此,我主张,管理标准化的着力点应当放在管理语言的标准化上,而不应该仅仅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上打转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能够通用交流的标准化管理语言体系和规范,也就要求必须制订管理信息因子标准化编码体系及其操作应用规范,使得管理语言在沟通交流过程中,能够实现及时、精准、高效。这就是说,要提高“大数据”的应用效果,就必须在“小数据”的精准化、标准化上下功夫。

企业信息化的难度与维度

这些新的信息互联技术的兴起,将促进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与升级,也必将会给建筑行业与建筑业企业的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技术变革的大背景下,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目前状况如何、问题是什么、维度在哪里?未来的坐标如何把握?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课题。

目前,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部门级应用”(信息化2.0)阶段,能够达到“企业级应用”(信息化3.0)水平的则是凤毛麟角,“社会级应用(信息化4.0)”更属于萌芽状态。

当前,挡在我们面前主要有“三座大山”:一是IT技术与企业管理的“两张皮”(IT企业与建筑企业之间、IT企业与IT企业之间、建筑企业内部之间);二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部门墙”(管理语言不统一、各业务系统规范不统一、平台顶层设计不统一);三是企业各层级各专业之间的“数据篱”(经济数据之间、经济数据与非经济数据之间、企业与产业链、生态圈之间)。

要加快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就必须大力推动管理技术融合、信息数据互通!这是建筑业企业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任务。

企业管理信息化就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挖山不止,真正融化“两张皮”、打通“部门墙”、拆除“数据篱”,实现信息互联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达到信息和数据的深度互通,从而大幅度提升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而无论是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还是雾计算、边缘计算,或者是移动边缘计算和移动云计算,它们都离不开“计算”,而“计算”的对象是“数据”,企业数据的核心部分则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各类数据,是事物、过程、场景、行动源头产生的“原数据”。

我把建筑企业“原数据”分为三类:经济数据、非经济数据、产业链数据。这些“原数据”必须具备真实性、唯一性、精准性、有效性。原数据的这四个属性,要求我们在进行管理动作时,所使用的管理语言必须是统一的,是能够被相关方理解的,是可以用来交流互动的,最终都是要在组织层面融通的。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百分之百互通的,企业运营有时候要遵循一些行业的基本规律,也允许存在一些商业秘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通与不通,根据行业规律和企业管理本质需求灵活变通,既要考虑共性,又要照顾个性,它们是对立的统一。所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进行管理语言的标准化,必须制定统一的管理信息因子的数据编码规则,并且制定一套具体的应用操作规范,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好“融通”,把握好边界和度。

企业信息化必须绵绵用力

方能久久为功

毫无疑问,企业信息化是一种管理实践活动,必须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这些年来,建筑行业的众多优秀企业进行了称得上“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实践,一大批信息化的“志士仁人”在这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进展,整个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及其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从2005年开始,连续15年每年都组织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峰会,有力地推动了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的五年,每年都组织行业内资深专家,先后实地到优秀案例企业,进行现场专题调研,深入考察了200余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又组织了深度的专家评审,最后评选出每年的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向全行业推荐,这对提升全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广典型经验,强化标杆引领作用,中施企协及其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审出版了《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用案例精选》。这部“案例精选”,是从近五年来全国工程建设行业众多管理信息化应用比较好的企业信息化实例中精选而出的,共有中建五局及其河南公司、中铁四局、中交四航局、中建八局一公司、苏中建设、金螳螂、浙江建工、中水电三局、鲲鹏建设、郑州一建十大经典案例。这些案例既有央企,也有地方国企,还有民企;既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既有总承包企业,也有专业承包企业;既有独资公司,也有股份制企业;产业结构上既有比较专业的,也有相对多元的。但我们在案例选择时,采用的衡量标准上是相同的,这就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企业级”集成应用。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企业级集成应用,我们称为企业信息化3.0,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必须以成本管理为主线的综合项目管理为基础;二是必须以商务业务财务一体化主要数据管理为核心;三是必须以满足企业多层级高效运营、有效管控为基本目标。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已经满足或者能够基本满足三个基本特征,我们就可以说,这家企业管理信息化达到或基本达到了企业信息化3.0,也就是“企业级”集成应用水平。应当说,《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用案例精选》收录的这十家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内是领先的,是具有标杆意义的,是达到或者基本达到了企业级集成应用程度的,这些案例企业的信息化历程都在10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20年。可以说,这些企业的信息化是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典范!我们希望通过选编推荐经典案例的方式,给广大的工程建设企业提供一种管理信息化的借鉴,把建筑行业内目前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广到整个建筑行业,以促进建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无疑,这十大经典案例在行业内是优秀的、先进的,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同时,这些案例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就每个案例本身来讲,差别也是很大的,每个案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陷,但我们还是希望大家学习他们的长处,学习他们好的方面,把他们好的做法、好的经验甚至于失败的教训,借鉴到本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中,切切实实地提高本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超越他们!如是,我们的辛苦也就没有白费。

此外,《工程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用案例精选》除收录了十大优秀案例外,还择优选集了近五年来业内有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20篇优秀研究思考论文,作为本书的一部分,以强化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讨论和研究兴趣,希望更多的人投身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中去,推进和深化建筑行业信息化应用,尽快改变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局面。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这些文章是作者本人的劳动成果,大多是他们实践中的真切体会,不论正确与否,首先值得尊重。同时,这些观点也是可以商榷、争论甚至是批评的。此外,由于篇幅所限,还有很多优秀作品没被收录进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了。

还是那句老话,建筑业企业的信息化,慢不得、快不得、停不得、丢不得、等不得。信息互联是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慢了就会落后,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但信息化也快不得,因为信息化既是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也是一场伟大的管理革命,必然伴随着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都需要时间,需要有一个过程;同时信息化也不能停,信息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化永远在路上,那我们就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持续不断前行;信息化更不能丢,丢掉信息化,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就会被淘汰,就会永远处在落后挨打的境地;信息化也等不得,信息化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那种等一个时点、用一项新技术一劳永逸地解决所以问题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也是有害的。须知信息化建设“绵绵用力,方能久久为功”,我辈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不遗余力地奋勇向前。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