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优化高质量钢铁产业链——第八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侧记
2020-01-06 10:24:5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宋京平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钢铁仍将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国还将是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们还要谋划长远,加强与国外矿山企业的合作,开发新矿山,加大国内矿山的投资力度,增加废钢供应量,推进钢铁产业链合作共赢。”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第八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市场高端论坛上如是说。

铁矿石价格飙升 钢铁行业苦不堪言

“2019年,受巴西淡水河谷矿山溃坝和澳大利亚港口飓风影响,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2019年1月份~11月份,进口铁矿石每吨平均价格为95.7美元,较2018年同期上涨了34.8%,现货、期货市场互动,最高价炒到126美元。2019年8月份,铁矿石均价更是达到115美元,钢铁行业苦不堪言,供给侧改革成果损失殆尽,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高度关注。”骆铁军说。“铁矿石价格的剧烈震荡反映了铁矿石市场定价机制的不合理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各种定价尝试都没有反映供需双方的真实关系,公开、公平、透明、为供需双方均认可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形成。”

骆铁军表示,2020年,再也不能出现铁矿石价格的剧烈波动了,这就要求各钢铁企业面对铁矿石定价机制问题,制定目标,加强钢厂与铁矿石供应商的坦诚交流,抛开钢铁企业的小利,赢得行业大益,取得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定价结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将勠力同心,加强与铁矿石供应商、大商所的沟通交流,向相关部委反映企业的诉求,推动合理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中国依赖进口铁矿石程度高 但境外权益矿比重低

“遥远的南美一个小尾矿库溃坝,就能通过‘蝴蝶效应’给我们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损失,基本抵消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成果。”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增风认为,与中国钢铁产业链严重失衡有很大关系。

马增风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连续3年在10亿吨以上,对外依存度达到80%以上,严重威胁着钢铁产业的经济安全。近10年来,钢铁产业链上游铁矿石企业的利润是钢铁生产企业利润的10倍以上,利润分配极不合理。

马增风认为,目前的现状与中国在境外拥有的优质铁矿控制力明显不足有很大关系。据马增风介绍,中国在海外的权益铁矿产能约8000多万吨,占年铁矿石进口量的8%左右;而日本、欧洲等贫铁矿资源国家(地区),拥有境外权益矿的比重均超过50%。

马增风表示,影响国内矿山发展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政策环境、市场价格、投资信心。我国铁矿资源丰富,探明资源储量850亿吨以上,遗憾的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开发。客观上讲,有资源禀赋差、矿石品位低、生产成本高、环境影响大等问题。主观上讲,有政策错配、资源“贵”、办证“难”、投资“大”、税费负担“重”、经营环境“差”等突出问题,缺乏激励性政策等。

马增风认为,从国内看,我国铁矿资源生产、消费、贸易大国的地位中长期难以改变,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长期存在。从国际看,全球铁矿垄断格局已经形成并不断加剧,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交易所、矿业公司联手从生产、销售、运输、定价、金融衍生品等方面对中国铁矿进口实现通吃局面。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马增风建议:一是解决好国内矿的产业定位问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稳定市场和投资预期。二是解决好国内矿山开发建设的资金引导问题,调动市场主体投资的积极性,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等。

应对废钢铁实行分类 为钢铁企业多吃废钢创造条件

废钢铁资源是除铁矿石以外,钢铁工业不可或缺的两大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钢铁的积蓄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废钢资源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去产能、打击“地条钢”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废钢铁资源利用比例由“十二五”的11.5%攀升到2019年前10个月的21.2%,提前两年实现我国废钢铁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20%的预期目标。

“在废钢铁资源利用方面,尽管我们与自己相比前进了一大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彬表示。

李树彬介绍说,用废钢铁炼一吨钢比用铁矿石炼一吨钢减少1.6吨的二氧化碳。他用一组数据说明发达国家在废钢铁资源利用方面的现状:2018年,欧盟28个国家为55.9%、美国为69.4%、俄罗斯为42.5%、土耳其为80.8%、韩国为41.3%。

李树彬呼吁,应加强对废钢铁进行分类,把高合金废钢、不锈钢废钢、镀锌汽车板废钢和各类密闭容器、易燃、易爆夹杂物都筛分挑选出来,分类堆放,为钢铁企业多吃废钢、吃好废钢创造条件。

喜看钢铁行业十大改变 2025年底我国电炉钢将达20%左右

“钢铁行业是重视环保的,我们不仅在数量上要赢,在环保方面也要赢。”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用十大改变,细数了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变化:

一是产业布局的变化。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广西、福建等地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搬迁、新基地建设成为重要内容之一;一批一批电弧炉钢厂正在建设。

二是产能及技术装备的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1年~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呈上升趋势,由1.71亿吨增加至11.30亿吨。转炉炼钢、电炉炼钢正朝着大型化、高效化、绿色化、智能化目标迈进。

三是制造方式的改变。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化制造,再从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升级到新一代智能制造。

四是商业模式的变化。传统钢铁制造,主要依靠销售钢材产品获取现金流,仰仗的是成本控制、品种质量、技术和管理等,模式十分单一,产业链上几乎全是成本;新时代钢铁制造,钢铁依然是根本的基础的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引来商业资源流量,在产业链上不再只是成本,而是可以市场化的创效点。

五是用钢需求的变化。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步显现,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局面将发生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将保持在相对低速水平,我国钢材需求将处于减量调整阶段。

六是流程结构的变化。我国钢铁工业已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严防产能新增、推进联合重组以及探索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是重中之重。同时,钢铁冶炼流程结构进入动态调整期,电炉钢将迎来一定发展机遇,预计2025年底我国电炉钢占比将达20%左右。

七是组织结构的变化。未来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将由目前的“离散型”结构,转向“哑铃型”结构。

八是绿色发展的变化。环保政策总体“只严不松”,行业环保水平大幅度提升,成本压力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九是低碳发展的变化。目前,钢铁企业的指标已从“数量”转向“质量”,实现钢铁生产全过程碳管控。

十是资本结构的变化。受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的约束以及社会负担相对较重等因素影响,民营企业在钢铁行业这一竞争性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显现。


网友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