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视界 | 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核心在“人”,终点是文化
2020-01-16 11:30:22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汪碧刚

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方面,发挥好政府、社会、市民等各方力量。

微信截图_20200116112207.jpg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平台,也是社会整合的重要载体。社区贴近群众生活,知晓群众诉求,熟悉群众动态。它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治理的基础。要把社区治理放在城市治理的大框架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核心是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党建与治理不能是两张皮,创新、融合是关键,加快城市精细化、精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目标是切实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落实到“最后一米”,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以体制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锻造高素质干部和创新城市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打通影响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探索形成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精准到位、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治理贵在创新,当前我国城市治理创新有三个重要维度:党建、治理、服务。城市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硬件上,也体现在软件上;既包括服务设施现代化,也包括精神气质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用现代理念、意识、方式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城市治理的基础是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人”,终点是文化。城市治理重点是服务、共享、融合。城市治理作为多元主体共治行为,需要政府、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组织等共同参与。只有形成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才能推动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社区是社会区域共同体或区域性社会的简称。上世纪30年代,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学家把英文“Community”一词译为中文“社区”并一直沿用至今。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福利、环保、卫生及安全等多种功能,已经成为开展城市治理的重要场域。

市场经济发展和单位制解体使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集中到社区。我国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

可以说,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社区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城市治理职能,城市治理社区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并已经成为城市治理合法性和实效性的基石。因此,要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的服务纵向到底,让政府服务进家入户,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城市治理重心下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为推进城市治理创新、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与方向指引。

随着城市治理重心下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提升一定会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摸清基层治理现状,找准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和问题,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是理顺条块关系,强化街道主体责任,着力推进街道内设机构职能整合和功能优化。二是规范社区工作运行,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上级支持社区的政策项目、资金资源,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探索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主的服务评价体系。三是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网格治理,按照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的要求,推动党建工作网格与综合整治、应急、城市管理等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四是搭建治理一线平台,做好网格党组织建设、共驻共建、资源整合等工作,强化网格党支部统筹领导能力。五是以群众需求倒逼流程再造,建立“群众吹哨、街居响应、部门报到”机制,做到快接收、快办理、快落实。六是加大信息支撑,实现党群融合互动,推动“互联网+”、“智慧党建”与城市治理大数据深度融合,把党的建设渗透到智慧城市建设各方面。

在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过程中,要构建“互联网+社区”建设和服务平台。首先,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社区感知网络的设备改造,合理布局服务配套设备,维护好通信网络设施设备,提高系统集成与共享能力。其次,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进行全方位高效率采集,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让社区数据活化,在各应用中充分共享,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孤岛”,针对居民需求,建立广泛参与的社区网络平台,提升系统活力。

此外,要围绕社区治理需求,形成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考评、多方参与的一体化社区运营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尝试市场化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有效整合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社会管理、居民自治和社区管理数据库等功能;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理顺基层人员晋升机制,为基层留住人才。

在公共服务管理方面,应形成多元投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之外的其他部门开展公共服务的积极性,同时处理好公益服务与商业盈利的矛盾。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不是以牺牲公益管理为代价的,而是用商业运作的有偿管理、增值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要发挥对商业运作的严格监管作用,把握好利益尺度,把公益管理放在首位,协调商业便民服务、志愿者服务、政务管理等关系,打造产业链健全、配套服务完善的智慧产业集群。

当前,需要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科技、文化等手段,构建权责明确、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社区治理体制,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通过实现有效的社区治理,推动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在共同缔造过程中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形成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社会治理文化。

(作者为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智慧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


网友评论
 Top